加大网络诽谤行为的打击力度

随着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兴起,网民“发声”越来越容易,也给网络诽谤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尽管利用网络进行侮辱、诽谤等侵犯公民人格权的行为,对于受害者本人及整个网络社会秩序皆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但由于行为成本低、维权难度大、社会容忍度高等因素,使得这类行为日益猖獗。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呼吁:遏制网络诽谤犯罪,正确引导网络行为。

“建议通过完善打击网络诽谤行为的法律体系,加大网络诽谤行为的打击力度。”韦震玲表示,虽然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作出了相应的解释,但目前网络环境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原有司法解释在行为特征、转发条数的立案标准等,均存在大量与社会不相适应的情况。应当根据目前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主流社交平台的信息发布模式,设置新的规范准则和立案标准,尤其是作为公诉案件处理的标准,为司法工作人员明确诽谤罪的公诉界限,维护自诉程序的独立价值,在公共利益与被害人的隐私和个人意愿中取得平衡。

韦震玲建议,通过立法明确网络平台、广告主体以及相应的监督主管部门等各网络主体的责任,明确网络平台的管理责任,加强实名制管理,设置平台对于配合公民维权取证的义务,加大对于管理不力甚至为了追求平台“流量”而放任、故意引导网络诽谤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对于“流量”至上的广告投放范式的规范和引导,通过增加罚金等手段,提升“营销号”的诽谤成本;加大对于网络诽谤行为的监督力度,提升网络监管的技术手段,同时对于网络诽谤行为的相关责任以及维权手段进行普法宣传,让公民意识到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鼓励公民正当维权,通过各种监督手段消灭网络诽谤行为。(记者肖亮升)



原标题:加大网络诽谤行为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