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快速成立科研攻关组,运用大联合、大协作、大团队等方式,组织协调全省优势科研力量争分夺秒全力攻关,在药物临床研究、检测试剂盒研发、病毒溯源与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快速取得重大突破,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这是采用新型举国体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本质上是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是新时代我国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的有效制度安排。

在今年的广东科技创新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强调,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转变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建立高效的科研创新组织体系,用制度保障夺取更多重大科技成果。

面对国际科技竞争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及我国历史经验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是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型举国体制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全面指出了新型举国体制是将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的重要国家治理变革,是指导新时代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再次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切实掌握“国之重器”是举国体制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当前,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美经贸摩擦给我国科技经济发展增加了新变数。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立新型举国体制这一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资源向既定战略目标领域集中调配,形成加快前沿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我国具有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的丰富经验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领域成功的重要秘诀就是采用举国体制。新中国在举国思想的指导下,1959—1964年仅用5年时间就成功自主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三年后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组织重大科技专项等方式,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取得了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国产航母、高铁建设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集中力量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也是世界主要大国的通常做法,如美国阿波罗计划实现载人登月、欧盟大飞机成功研发、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均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新的科研范式积极应对。新兴前沿创新领域研发模式与以往不同的最显著特征,表现为研发与产业的距离非常短,甚至直接催生新的产业。同时,世界科技正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迈进,对宇观世界、微观世界等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是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体,需要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的协同研究。新兴领域研究与未知领域的探索往往是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一个国家在竞争中落后往往就意味着失去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总之,新形势下传统的科研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新的需求,我们亟须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这一新的科研范式,更好地调动全社会不同行业、不同科学、不同类别的力量开展大规模协同攻关,推动技术创新有序发展。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丰富内涵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根本保证。新型举国体制是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治理体制,首先要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各地方、各部门全国一盘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将党中央决策顺畅贯彻到地方和各个部门,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创新资源优先配置到合适的领域,高效组织科研活动协同攻关,切实推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

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政府要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要建立层级精简的指挥体系,破除部门分割,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形成强有力的总揽全局和组织协调机制,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集中,以较快的速度实现重大突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加强宏观调控并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在部分微观领域则要有序退出。要把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政府管理科技创新既符合科技本身运行规律,又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准则。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手段,在微观运行机制上更加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性,运用市场方式、经济手段解决科技决策、项目立项、预算投入、利益分配等问题。要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大的优势,推动技术和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打通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既要考虑实现目标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效益,达到传统举国体制无法实现的投入低、效率高、效益好的效果。

新型举国体制是对传统举国体制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新思路新目标新机制。新思路体现在从政府作为唯一管理者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转变,不再采取政府大包大揽的思路,不再以行政决策和强制性资源调配为主要手段,而是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互补作用。新目标体现在从以技术跟跑战略为主,注重从无到有的突破转变为以实现技术并跑和领跑为战略导向,以实现“人有我优,人无我有”为战略目标,不仅关注技术的突破,同时注重市场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关注形成新产业新动能。新机制体现在强调多元开放,在市场竞争下建立更高层次的开放创新机制。

准确把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重点任务

提高综合施策能力强化政策引导作用。新型举国体制要求政府具有高超的施政能力,在组织引导科技发展和凝聚配置创新资源方面表现出更大作用,从过去的行政指令配置资源模式转变为新时代的政策引导资源集聚模式,打造激励创新、保障创新的政策环境。要提升政策制定和实施能力,综合运用科技立法、战略规划、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优化资源布局,提高政府集聚全社会资源的政策能力。要深化科技创新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赋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充分的科研自主权,推动科技资源高效配置。

改革完善举国体制配套保障的体制机制。在资源筹措上,要加大财政投入,并建立多元融资与退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在组织管理上,要建立高效协同、权责明晰的组织管理机制,对重大战略任务要建立“军令状”制度,将责任明确到部门、地方、单位和个人,并赋予相应的组织权,层层明确,不留模糊地带。在项目管理上,要建立常态化的管理系统和制度体系,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招投标制度公开遴选项目承担单位。在激励机制上,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制度,要平衡科研人员的家国使命和个人荣誉,尊重人的创造价值,帮助科研人员在推进国家科技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

改革政府职能推动市场机制健全发展。实施好新型举国体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着力点在于管好用好政府的手。政府的推动并不是代替市场,而是为培育市场和保障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包括实施鼓励产业创新发展的综合性政策、衔接科技创新与市场应用机制、畅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通道、打造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最佳场景等。只有这种“新型”的体制机制,才能找准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提高资源配置和成果产出效率,提升科研效率和减少创新的失败率。

广东探索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具体实践

形成上下一体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格局。新时代下科技竞争已是国家科技体系整体性竞争,必须协调多方资源政策,坚持全国一盘棋。广东积极承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将地方重大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与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相融合,完善部省协同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决策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机制,与科技部联动推进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并合作构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社会资本和企业跟进投入”的多元出资模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0亿元;创新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机制,通过接续支持、联合支持、补齐支持、补充支持等方式,联动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大力支持国家布局且可落地广东的重大科技项目。

在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布局建设战略性支点力量。面向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科技发展进入多学科交叉融合、大资金大成本不断投入、高智力人员密集协作这样一个高门槛、赢家通吃的竞争态势,必须要有一批站在世界高点的战略性支点。结合今年广东科技创新大会工作部署,广东针对基础研究领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新兴交叉前沿领域和广东优势特色产业的重大科学问题,集中力量抓好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创建国家实验室牵引带动省实验室体系建设;聚焦材料、生命、信息、海洋等重点学科领域,加快谋划布局和支持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好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针对“卡脖子”技术和突发事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在实施重大专项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当前“卡脖子”的燃眉之急和长远发展的心腹之患。广东围绕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推进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采取竞争申报、定向委托、揭榜制等多种形式面向全国组织项目,在量子通信、核心芯片、5G、4K/8K、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成功布局五批“先手棋”项目,吸引全国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广东,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例如,在“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全国约60个顶尖团队,有53个来广东申报项目,占比近90%。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东第一时间集合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力量,采用大联合、大协作、大团队的方式,组织开展应急科研攻关,推动磷酸氯喹、血必净、氢氧混合吸入气等纳入国家诊疗方案。

在产业应用领域强化深度政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新型举国体制下,针对面向市场的产业应用领域,要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引导作用,搭建产学研创新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构建功能互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完备高效的协同创新格局。广东组织省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与重点高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对接,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开发,并引导省实验室为国产技术产品提供应用场景。同时,组织实施“广东省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专项行动计划”“广东省促进国产技术市场化行动计划”,先后启动三批共30个快速响应项目,开展高质量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技术装备使用和产业化。(作者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原标题: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