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45岁,6位党员,1位入党积极分子,1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就是这样的8个人,紧急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辗转奔走在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的各个居民区,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临时党支部的阵地就安在哪里,帮助居民建立齐心抗疫的坚定信念。
火线到岗:“一片空白”中开局,战“疫”安民心
这样一个临时党支部,受命于危难之际。
晚上11点26分,对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已经一个多月的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党委副书记、全国劳模杨兆顺而言,这个时间他始终记忆深刻。“那天很晚了,桃浦镇领导给我打了电话,请我抓紧组建一支队伍去接手支援桃浦镇阳光建华城二期居民区(后简称‘阳光二期’)党总支的抗疫工作。”杨兆顺回忆说,命令下得很急,也很清晰。“我知道一定是情况紧急,原来,小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涉及密接,按照防疫政策需要全员转运。”
杨兆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不到一小时,他就拉起了一支8个人的“支援阳光二期临时工作组”,组内成员有桃李源书记工作室的徐凤兰、吴珍,还有从各个居民区抽调上来的有经验的社工。凌晨1点,全员集结在临时办公室,开会商量工作安排。
对这8个人而言,工作任务不仅紧急,而且格外艰巨。“当时阳光二期居委会办公室在进行隔离消杀工作,导致我们对小区的各类信息一无所知。”徐凤兰告诉记者,凌晨3点,临时党支部成立,开始讨论工作计划和分工。“杨书记负责外围的居民工作,我主要负责内部几名社工的工作协调和安排。我们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在核酸检测开始前,摸清小区的底数,召集起一支全新的志愿者队伍。”徐凤兰回忆说。
万事开头难。对于8人工作小组而言,摸清底数至关重要。一大早,杨兆顺就在小区门口的黑板上,写下了通知:“本小区因防疫需要,紧急招募志愿者。”而另外几名年轻的社工开始分头行动,一面加入小区原有的业主群、楼组长群、志愿者群,开始摸排、“认人”;一面借助分发抗原试剂的机会完善、登记楼组长信息。
就这样,在临时办公室里,8人工作小组通宵达旦,摸清了小区的楼栋、户数、人数以及楼组长和志愿者信息。“摸清情况后,我们的社工重新进行了分工,就医转诊、核酸抗原检测、物资分发、志愿者团队管理等工作均落实到人。”徐凤兰介绍说,从刚接手时的30人志愿者团队,到14天后,阳光二期居委工作人员隔离期满重回小区时,志愿者团队已经扩大到了126人。
“很感谢杨书记带队支援我们小区,小区当时形势严峻,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陪着我们,我们自己也要出一份力。”一位小区居民志愿者表示。
以老带新:实战中历练,抗“疫”炼党性
孟凌是这个临时党支部里的一名年轻社工。对她而言,在阳光二期居民区的突击实战,既增强了基层事务处理能力,也锤炼了自己的党性。
“接到我的带教老师徐凤兰的电话时,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跟着徐书记出发了。”孟凌说,“徐书记今年60岁了,该退休享受天伦之乐的她都义无反顾,我也没有理由退缩。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
在临时党支部的日子,对孟凌而言是一次飞速的成长。“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能激发一个人的成长。”孟凌说,与经验丰富的老书记一起工作,观察学习他们与居民沟通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路,令自己受益匪浅。
孟凌主要负责的是小区居民的就医转诊。在阳光二期居民区,她对人员不熟悉,而在这样一个容纳了近1200户、3500多人的小区里,闭环管理的时间越久,各式各样的就医、转诊需求就越多。“既要保证确有紧急需求的居民第一时间能转出去,还要处理、安抚好居民的普通就医需求。”孟凌回忆说,在当时有限的医疗资源下,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
这时,老书记给孟凌“支了招”:不紧急的就医需求,可以试着发动一下群众的力量。这也给孟凌的工作指出新的工作思路:在特殊时期,何不发挥社工的力量,引导居民自助、互助?
当时,一位居民的脸部缝针需要去医院拆线,于是找到了孟凌。“我和居民商量,先说明了外出就医的风险,同时提出在小区群里寻求居民医护人员的帮助。”孟凌回忆说,居民后来同意了她的提议,并寻找到一位从医十余年的护士,顺利完成了拆线。
阳光二期居委工作人员隔离期满重回小区后,8人工作小组做好交接,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其他居民区继续抗疫支援工作。杨兆顺说,这一次,他们换了“新战术”——从“整体作战”转向了“分布作战”。
在阳光二期居民区,8人工作小组聚集在一起,如今,这8个人成了镇里的一支抗疫“机动突击队”,分散到了各个居民区:联星丽景苑、锦竹苑、雪松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孟凌回到了锦竹苑居民区的“主战场”,继续从事小区居民的就医、转诊、送药服务。“阳光二期的经验,我举一反三用到了这里,在提升转诊效率的同时,正在尝试建立‘老中青’结对互帮互助机制,在疫情期间守护居民的安全。”孟凌说。
这8个人,聚是一盘棋,散是满天星。在疫情大考面前,实战锤炼了党性,每到一处,传递的都是坚定的信念。
原标题:上海普陀区:临时党支部成了战“疫”机动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