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中国地热之父”任湘:永远在“开发矿业”

一个月前,任湘永远离开了我们。

2020年11月18日11时48分,地质学家、“中国地热之父”任湘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生前,任湘曾这样回顾一生:“总结今生,不谦虚地说,我曾‘荣膺’若干‘第一’。”

第一个在中国编写、讲授金属非金属矿床普查勘探地质学。

第一个为开发、勘测白云鄂博的矿产,组建起全国著名的地质部105地质队。

第一次把科协组织推广到各区县、企业、大学。

……

任湘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荣耀。他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永远的“开发矿业”。

“事实上,毛泽东主席1950年给我的题词‘开发矿业’,早已不再是我个人的‘私产’。”任湘这样说。

几十年间,任湘这一代人在毛泽东主席为他题写的“开发矿业”题词的鞭策下,奔波在祖国各地,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矿产国,成为地热开采量最丰富的国家。

为祖国的尖端工业发展苦战白云鄂博

任湘只身赶到白云鄂博。

这是个世间少有的大铁矿,分主、东、西三个矿区。总储量14亿多吨,近一半矿脉为富矿。

住在山脚下的矿山招待所里。任湘白天上山,晚上阅读并研究资料,上上下下跑了一个月,编写出了白云鄂博矿勘探设计方案(包括投资预算),提交给了当时的地质部。很快地质部批复,决定组建地质部地质队,这支队伍汇集了全国1/3的地质技术骨干。

任湘是第一副队长、党组成员兼总工程师。

曾经参与这个地质队白云鄂博矿石成分研究的矿床专家白鸽回忆说:“我们队200多人,光工程师就10个……我是从矿床所调去的,天天就在长长的槽子里收集矿物标本……”

1963年到1964年,任湘和队友们的勘查工作异常紧张,没日没夜地苦战,白天上矿山,晚上写东西、整理记录。1965年,他们的钻探、实验等工作更是进入关键阶段,每天要工作到半夜一两点钟。

忙忙碌碌中的1964年,任湘的肺结核再度发作,他被护送回了北京。

住院不到三个月,任湘又恳求归队了。

任湘依旧上山、指挥,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聂帅要求他八年完成的任务,他力求四年内完成,“时不我待啊”。

1966年,经过大会战,两年多就完成了任务。大家共同高强度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05地质队利用原241队铁矿勘探的2.7万米岩芯、4.4万米槽井探和1.2万件化学分析副样,加上他们自己补充勘探所取的矿样,攻克了稀土、铌、钍简项分析。并且还完成了27种稀土元素矿物、15种铌矿物及几种放射性矿物的分析鉴定;稀土、铌在矿石中含量、在各单矿物中含量及其所占储量比例的评价;稀土、铌选矿试验等诸多技术难关,对全部矿体结合开采现状连同铁矿一起重新圈定编图,重新计算了白云鄂博铁矿储量。

撰写完成了三份报告:生产报告、科研报告、方法报告,这在全国勘探报告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们还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稀有元素综合评价报告》,及系列实物和数千份原始记录、图件,证实了白云鄂博不仅是个大铁矿,也是一座世界罕见的特大型稀土、铌、钍矿床。他们还完成了阴山褶皱带矿产资源普查工作。

白云鄂博每年约5万吨稀土远销世界许多地区,堪称奇迹。世界最大的稀土宝藏在中国,中国稀土宝藏在包头白云鄂博。从此,白云鄂博更是蜚声中外。1980年4月,地质部表彰三十年地质找矿有功单位、集体、个人,原地质部105地质队被评为:“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单位”。并且,主矿区采矿一直是沿用任湘和队员们编制的图件,精准无误。“这是对我们勘探工作者的最大褒奖。”任湘这么说过。

被外国专家尊为“中国的地热之父”

由于任湘对中国地热资源情况熟悉,1990年,当时的国家三委(科委、计委、经贸委)接到联合国开发署世界银行地热的援华项目后,决定由任湘陪同三位外国专家赴滇研究腾冲地热发电问题。

返京,他们向三委汇报时(任湘没有在场),这位专家叹曰:“任湘对中国的地热情况如数家珍,不仅第一个身体力行地投身于中国的地热利用、研究、推广,而且是他的坚持,保护了‘大滚锅’,他堪称中国的地热之父啊。”

由此,外国专家尊称任湘是“中国的地热之父”。

“关于是何‘之父’,我以为那不过是戏言,我只是为发展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事业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任湘说。

任湘谦虚了。回顾任湘的工作历程中,大致有著作、论文、计划、规划等各种著述50多份。如20世纪50年代曾撰写《辽宁锦西杨家杖子钼矿及其勘探》《延庆铁锌矿中分散元素赋存规律》等论文;《找矿勘探地质学》《稀有元素矿床及其勘查方法》等教材;20世纪60年代,领导并参加编写《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补充勘探》等十多份矿产勘查报告;20世纪70年代以来,领导并参加编写《中国地热》《滇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针》《中国2000年、2020年地热发电战略及规划》《中国高温地热及其开发前景》等文献。

除了前文所说的“第一”,任湘还是第一个在中国编写并讲授稀有放射性矿产地质及地球物理学(1960年)的人。

第一个在中国成立稀有放射性矿产地质及地球物理系。任湘时任系党委书记、系主任。他们从无到有建系,在“反浪费”年代,曾有人批判他“浪费”。其实相反,他们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辐射仪、能谱仪等,好用又省钱,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196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任湘第一个带稀有矿专业研究生。

1984年,任湘第一个发起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两届主任。

1994年离休后,任湘仍任西藏、云南、宁夏、和北京市政府顾问。2000年又任中国矿业联合会的顾问,继续为“开发矿业”奔走、呐喊。

他马未停蹄,或“起而行之”——抓起地质锤去实地踏勘;或“坐而论道”——非空谈,而是为祖国的地质工作建言献策。

为开发西藏和滇西地热资源,任湘七进西藏,十赴滇西。1992年8月,任湘负责组织举办的“中国西藏高温地热开发利用国际研讨会”在拉萨召开,与会专家对羊八井深孔设计及开发前景进行讨论,为解决西藏能源利用提出了重要途径。

迄今,任湘参与主持、审核、确定开发的地热井已三千余处。(科技日报记者马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