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新增多起本土确诊病例。比起人人谈之色变的“新冠病毒”传播,还有一种“病毒性传播”,隐匿性更高、传播速度更快,那就是“谣言病毒”通过指尖、键盘的“转发式传播”。疫情当前,亲友之间互相传递信息、彼此善意提醒,本无可非议。但是,疫情遭遇战中的“谣言之乱”,多是“好心办坏事”。阻断病毒传播链,堵上“心理空子”,同样十分必要。
警惕“小道消息”,静候“官方发布”。不少谣言往往披着“小道消息”“内幕”的外衣,易在微信群中传播。特别是一些“键盘侠”,极善于捕风捉影,编造、妄议病例个人生活细节、行动轨迹等。和官方的权威发布不同,这些“小道消息”的制造成本很低,除了“头脑风暴式”的断章取义外,未加任何核实、求证,更遑论流调、溯源等系统工作。这些“小道消息”,除了引发不必要恐慌、伤害病例个人及家庭外,无益抗疫大局。针对此类谣言,尤其是越绝对化、越牵涉细节的,务必要管好自己的“手”,谨慎转发,静候官方的权威发布。
警惕“看客心理”,做好“个人防护”。一些流量号之所以敢罔顾网络空间秩序,“铤而走险”制造谣言,根本原因是大众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看客心理”。“看热闹不嫌事大”促使某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热情转发”。殊不知,指尖的“随手一转”,就成为了谣言散布者的流量收益。疫情面前,人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与其“围观”“吃瓜”,不如做好防护,共击疫情。这类谣言的辨识度其实也很高,比如“乱了”“可怕”“注意”等“标题党”表述。针对此类谣言,务必要用好自己的“脑”,摈弃“看客心理”,做足各类官方呼吁的防疫举措,保护自己和家人。
警惕“抢购资讯”,共筑“抗疫信心”。抵制谣言,还须特别关注“抢购物资”类的不实信息。面对疫情,恐慌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情绪。但是,遇到关键时刻,越要甄别信息真伪。在任何一场疫情遭遇战中,无数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始终坚守一线,保一方平安。保障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供应充足,更是抗疫工作中的重点焦点。听信谣言、盲目抢购,只能平添个人安全隐患。针对这类谣言,务必守好自己的“心”,既要冷静甄别不信谣,更要止于个人不传谣。
“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诗经·小雅》的这句古语曾告诫人们谣言祸患之深。谣言,始于利者,盛于焦虑,止于智者。让我们每个人都管好自己的“手”,用好自己的“脑”,守好自己的“心”,众志成城,共筑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原标题:莫让“谣言病毒”钻了“心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