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看视频没有卡顿了,锚地有了5G网络之后,过年与远在重庆的家人视频聊天的次数也变多了,休班的时间也好打发了。”春节期间,在长江三峡船闸船舶待闸锚地的重轮化3510轮上,船长马朝成拿着手机说。
2022年初,全国内河首个5G网络信号覆盖区域正式落户三峡待闸锚地,这给停泊在此过年的船舶船员带来了全新体验。
用5G视频聊天,更安逸
“相比在外面飘着,今年停在这里过春节,我们都觉得安逸得很。”回忆起以往在江上过春节的经历,跑船20多年的马朝成。“看不了春晚,也看不到家人,我们只能发短信问候,而且还要在信号好的地方才能把短信发出去。现在好了,随时都能和家里人视频,感觉家人就在身边。”马朝成关掉手机里的热播剧,点开与船公司后方后勤主管的视频电话开始“云买菜”。“过春节,伙食要好,吃得好,才不想家。”马朝成说。
据了解,5G信号在锚地完成覆盖后搭载“北斗”,形成毫米级通信和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利用手机测速软件进行网速测试,显示即时下载速率在200Mbps左右,上传速率则为53.3Mbps。长江宜昌通信管理局工程师谭亮解释:“通俗来讲,现在待闸锚地使用的5G公网速率与4G相比也有近10倍量级的明显提升。”
用5G支持移动执法,更快捷
“在终端上查下河牛某轮的船位,我们马上靠过去登轮检查。”艾家河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刘静熟练地将移动执法终端从充电器上取下装进背包,打开胸前佩戴好的5G执法记录仪,招呼着队员们走进海巡艇船舱,往锚地深处驶去。
“以前在锚地找船总是费时费力,不仅要打电话找船,还要用高频喊。现在,5G专网信号一覆盖,用终端一下就能确定船舶位置。”刘静说。在河牛某轮驾驶室里,张船长在显示有行政处罚通知书的终端屏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不一会,一张带有他签名的处罚通知书就被移动执法终端附带的打印机打了出来。刘静告诉张船长,不用再拿着通知书去大队办结行政处罚了,执法人员刚刚已经在系统内完成了信息的录入和计分处罚,船方线上就能办结。
“刚刚的执法过程不仅全程录音录像,影像数据还通过5G专网实时回传到大队的存储平台,值班的同事可以通过视频全程参与执法,而且加密处理过后的数据能够实现溯源,保留了执法第一现场的真实状态,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平公正。”刘静指了指胸前的5G执法记录仪说。
用5G赋能场景应用,更智能
春节期间,刚一抵达三峡船闸上行船舶待闸锚地的江集运1222轮,就收到了“慧泊”App发来的通知。“通过船上这台5G北斗智能终端和手机上的‘慧泊’App,点一下地图就能准确知道哪里有锚泊位,然后直接把船停到泊位上就可以安心等待过闸安检了。”船长何勇边说边在手机上查看泊位的位置信息。“以往我们在临江坪待闸,船舶进入锚地要多方联系,看看有没有适合我们靠泊空位,待闸船舶数量一多,我们就得在江中等位置,船流量一大,安全风险也增大,现在有了‘慧泊’App,省时又省心。”何勇说。
在锚地的监控大屏上,一艘艘待闸船舶井然有序地停在泊位上,锚地的每艘船都被分配在一个个虚拟的方框内,方框旁详细罗列着船舶的有关数据,一旦船舶意外出框系统会自动将报警信息推送到船长手机。
“这只是5G信号覆盖后众多搭载场景中的一个缩影。”谭亮说,“5G+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的可能,比如集合了北斗、水样采集等设备的智慧锚地管理,以及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的船舶远程问诊。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船员在智能锚地能够体验的智慧服务将会更多。”(记者赵梦琪 吴笛 周云)
原标题:这个春节,长江三峡智慧锚地用上了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