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助力抗疫情稳发展 正当其时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有数据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会拉动GDP增速0.11个百分点左右。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大危机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就采取了包括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在内的有效需求管理政策,使美国走出了危机。可以说,基础设施涉及行业多、产业关联度高、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投资乘数高,能够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投资,是应对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不仅为加快复工复产指明了方向,更提出了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谓“新基建”,就是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的概念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提出,强调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新基建”被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均多次提及。

“新基建”之所以被称之为“新”,是区别于传统基建而言,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板块。“新基建”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数字、信息经济提供基础设施的六大支柱,如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第二个层次是传统城市电子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项目;第三个层次则是在城市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应用设施,如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支持的充电桩、光伏、垃圾发电等;最后一个层次是补短板基建,如科技园区的开发、连接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高速铁路、轻轨等。

“新基建”承担着新冠肺炎疫情后复苏经济的使命,是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将对互联网乃至整个科技行业产生影响。首先,“新基建”不同于2008年的高强度基建。它是赋予基础设施高效的信息化支撑的基建,符合我国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方向。可以说,数字化基建能够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也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供需匹配效率,最终可以有效推进我国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助推我国尽快占领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其次,“新基建”重视绿色化和可持续化。“新基建”属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有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特征,强调的是通过利用现代化、智能化成果,降低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它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进程和民众的幸福体验。第三,“新基建”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随着“新基建”的发展,将催生很多新职业,如数据标识行业、程序员、工程员等,这些新职业队伍将形成相对新的人力资源结构,持续拉动就业。第四,“新基建”的提出对于我国克服暂时经济困难,增强经济韧性,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过去,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主要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约。未来,我国将借助“新基建”,重点提升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产业互联网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的产业链不断延长,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