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莱西市:乡村振兴配上“双引擎”

“白天在家门口上班,晚上就在广场前跳跳广场舞,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家住山东青岛莱西市河头店镇龙泉湖新村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么快就过上和城里一样的生活。”朴实的话语勾勒出莱西市的村庄变化。2020年以来,莱西市把乡村振兴与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紧密结合,按照“一统领三融合”思路,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思维,初步构建起土地规模化经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土地资源整理、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为莱西市乡村振兴配好组织力、市场力“双引擎”。

村级组织优化调整

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原有5个自然村,其中4个村庄属于库区移民整体搬迁村和省定贫困村。村级组织优化调整后,按照“区域相近、产业相近、文化相近、强村带动、抱团发展”的思路,沟东新村与周边4个自然村联合成立了沟东新村党总支,原来传统的“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模式调整为“镇党委—新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

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当选为沟东新村党总支书记的高维玉采取“党总支+合作社+综合服务公司+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发展葡萄产业,带领村庄和群众拔掉了“穷根”。整合了5个自然村的土地资源,成立无核葡萄联村合作社,种植“阳光玫瑰”“玫瑰香”等葡萄品种,经过数年发展,终于使沟东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沟东新村的集体经济由零收入增加到101万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6000元增加到2.08万元。

切实强化产业支撑

在莱西市马连庄镇孔家自然村南的园区,远远望去,100座钢构大棚鳞次栉比。马连庄镇运用市场化手段,利用市、镇两级资金成立青岛马连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马连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流转方式从农户手里取得土地,土地按等级每年每亩付给农民500—700元流转费,相当于原来自种收入的2倍以上;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到园区做工,一天工资100—120元,收入翻番。

2018年以来,马连庄镇流转土地2.3万亩,建设规模园区16个,2019年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1150余万元。而青岛马连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实现长足发展,2020年预期盈利1000万元。

莱西市通过党组织把村集体与农户利益联结起来,构建“1+12”经营体系,在市级成立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12个镇、街成立分公司,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各级党组织赋能,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把农民带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

提升乡村治理体系

随着产业的兴旺,村民的“钱袋子”也愈发鼓了起来,村民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精准服务,激发基层参与社会治理活力?

莱西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作用,重点以老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以平台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和人才。

每到节假日,莱西市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都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以及文化课辅导。“我们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部分来自于机关工作人员、部分来自于专业人才,这些人已经成为提升农村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莱西市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莱西市成立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孝老爱亲志愿者服务队等9支志愿服务队;针对农业生产科学种植难题,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实现全程一体化……把各式各样的社会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通讯员 魏康 倪梅)


原标题:山东青岛莱西市:乡村振兴配上“双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