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一辈子都跟虾蟹打交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就坚持做好这一件事。”在美丽富饶的鄱阳湖畔,黄国平从事水产品养殖和销售已有33年。
近两年来,黄国平一手创办的集万亩稻虾共作基地、30亩智能玻璃种植大棚、虾蟹小镇、民宿等于一体的“凯瑞田园综合体”,成了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一张亮眼的名片,吸引了众多业内同行及各地游客前来考察参观。
从最初的螃蟹河虾销售,到螃蟹河虾养殖,黄国平吃过不懂技术的亏,也尝过市场竞争残酷的苦。“仅仅是螃蟹长途运输这件事,就吃尽苦头。”黄国平介绍道,由于缺乏经验,当时从江西运到上海的螃蟹存活率很低,亏本是家常便饭。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黄国平经常日夜兼程,自己跟着运输车到终端市场,不断研究、实验,摸索出水产品长途运输保鲜的窍门。“只要身上有一点本钱,就要投在螃蟹身上。”黄国平自嘲道。凭借这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不断地试错中,他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水产养殖和运输保鲜技术。
2007年10月,他联合51位农民,发起成立了彭泽县国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了500多亩养殖池。合作社统一养殖品种、统一养殖技术、统一养殖标准、统一上市销售。“江西本土螃蟹的品质和口感都是上乘的,但就是卖不出好的价位,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带着这样的反思,2012年,黄国平创建了江西省区域公用品牌——“鄱阳湖大闸蟹”。凭借对“养殖-销售-专卖-餐桌”这一完整产业链的严格把控,“鄱阳湖大闸蟹”品牌很快突围而出,在江西本地打出了名堂,与“阳澄湖大闸蟹”等传统大闸蟹品牌平分秋色。
2012年以来,小龙虾逐渐成为全国人民餐桌上的“网红”佳肴。在水产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黄国平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于是开始钻研小龙虾养殖技术,创新推出了稻虾(蟹)共作模式:在田块外围挖沟,上半年投入小龙虾苗,沟渠的水位与水稻田持平,到6月份之后,将水位放至低于田块面,小龙虾便可回到沟渠中,不妨碍种植水稻,当水稻种植后,又可恢复水面,小龙虾一样可以在稻田中成长。这种模式既可增强小龙虾和螃蟹的繁殖能力,又可为稻田提供肥料,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农业。
2015年,黄国平联合当地38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先后流转土地1.59万亩,高标准规划建设了4600亩稻蟹养殖基地和1.13万亩稻虾连作、稻虾共作繁育养殖基地。
他深知农民的艰辛和不易。近年来,在以高于市场价的流转价格整合改造了连片土地之后,黄国平又将“三通一平”的土地承包给了农户,以统一养殖品种、统一养殖技术、统一养殖标准的方式,带动了周边5000多户农户从事稻虾蟹养殖、销售、加工和服务。农户从事生态养殖,每亩收入在3000~5000元,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民也回来养起了螃蟹和小龙虾。
2019年,为进一步做大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黄国平着手建设大型虾蟹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园,并在今年5月投产,有效打通虾蟹原产地到销售终端的“最后一公里”,解了农户因疫情影响无法运虾出去卖的燃眉之急。(农民日报记者 郑可欢)
原标题: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黄国平:用生态养殖带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