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群众眼里,他是兢兢业业的“老黄牛”;在领导心中,他是颗“定心丸”;在当地水产养殖户心中,他是主心骨;在同行眼里,他是个行家里手。他就是云南省玉溪市水产界知名专家张四春。
自2005年担任原云南省江川县(现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以来,张四春就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一部分用于土著鱼种繁育和保护,另一部分用在了水产养殖户身上。他通过微信群、农业信息网等推送土著鱼类养殖技术,引导示范可控污智能化养殖技术,并创建了江川土著鱼类公用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湖泊生态恶化,江川地区大量土著鱼类相继步入濒危行列。其中大头鲤是星云湖和杞麓湖的特有鱼类,历史上曾占星云湖捕捞量的60%,位居云南省传统四大珍稀名贵鱼类之列,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鱼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该鱼种濒临灭绝。张四春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拯救濒危大头鲤,2000年玉溪市水产站与江川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建立了大头鲤原种站,2001年,大头鲤人工繁殖成功。自2002年春季起,他们培育的大头鲤鱼苗,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源源不断地进入星云湖。张四春作为大头鲤原种恢复项目的组织者和主要参与人,负责原种站工作21年。此外,他还注重江川区渔业公用品牌创建工作,在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江川大头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大头鲤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奠定了基础。自2009年以来,星云湖共计增殖放流大规格大头鲤鱼种32506.4公斤,5厘米以上夏花鱼苗1043.5万尾,每年新增生态大头鲤产量6万公斤。2011—2021年,为水库、池塘、坝塘推广养殖提供大头鲤苗种8548公斤,覆盖包括示范户在内的养殖户累计503户,推广示范养殖面积累计达891.5公顷。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四春积极投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一干就是33载,工作在一线,服务到一线。他的身影频频出现于江川区内大大小小的水库和池塘边。
养殖土著鱼类,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多数养殖户过不了技术关。为解决这一问题,张四春利用微信群推送土著鱼类养殖技术,同时通过项目支撑,使土著鱼类养殖技术成果得到推广运用。近年来,江川区畜牧水产站将大头鲤、抗浪鱼等作为主推品种,为渔民免费提供种苗和养殖技术服务。近十年来,全区通过增殖放流及推广养殖,累计新增经济效益2.1亿元。
2020年,张四春还在江川区积极推广“工厂化”养鱼——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智能化,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在手机上远程操控,随时监测主要养殖水质指标、断电预警、自动投喂等;还实现了池塘、坝塘增氧技术及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常态化应用。
原标题:张四春:水产养殖户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