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环抱,一水旁流,这是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下村优越的自然禀赋。水泽丰沛植被茂盛,下村被绿色环绕,而村内绿化也别具特色——到处种满艾草。当然,小艾草不只用来绿化村庄,更是拉动下村发展的“大产业”。艾草与下村的故事,要从厦安村党委书记、下村网格党支部书记逄春波说起。
破解顽疾
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014年11月,下村换届选举,逄春波当选为下村党支部书记。逄春波离开故乡多年,把水产养殖搞得有声有色。当他再次回到下村时,最先映入眼帘的却是泥泞的道路和11处生活垃圾堆。“新官上任三把火”,逄春波的“第一把火”便“烧”在了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上。硬化道路、成立保洁小组、投放垃圾桶……通过逄春波和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下村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2015年8月16日,下村自来水管道正式放水,保障全天供水。自来水工程解决了下村多年饮用水安全问题,可施工过程也着实艰辛。为保障水源安全,逄春波组织民兵日夜值守水井,并且带头值夜班。他至今都记得守在水井旁,看到第一缕晨光洒满田野时的景象,“这里的日出真美!”
2020年6月,在村庄结构优化调整中,下村、东安子村、西安子村三个村合并成为厦安村,逄春波当选为厦安村党委书记。
改“粮”换“草”
引入艾草助力村民增收
下村的硬件设施得到改善提升后,新的课题又摆上了逄春波的案头。乡村振兴要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下村的产业振兴要从何入手?
经过反复论证、多方考察调研,2019年3月,逄春波带领下村“两委”在河南省南阳市找到了答案——艾草。将这种易种植、多年生、易储存的草本植物带回下村后,逄春波带头出资,发动村“两委”成员,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
如何让下村村民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改种一株完全陌生的植物?逄春波说:“我先找到了下村的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给他们分析种植艾草的收益,第一年就有10名村民在自家地里试点种植。”
为了进一步激发下村村民种植积极性,扩大艾草种植规模,下村合作社让利于民,每亩艾根售价从1200元降至600元,让村民种植当年即可实现盈利。下村合作社还和村民签订保底回收合同,进一步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
经过2年多发展,下村艾草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50亩发展至如今的500亩。艾草种植的收益,也让下村村民真正尝到了甜头。
“艾”润厦安
探索乡村品牌发展之路
种植艾草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在逄春波心里,小艾草还有更多“大故事”可讲。现在下村盖起了7600平方米的3层厂房,引入深加工设备,预计2022年正式投产,主要生产艾柱、艾条、枕头、泡脚包等深加工产品。
此外,下村还建起了占地240平方米的艾灸养生体验馆,作为推广和体验窗口,目前每月接待300人左右。
眼下,逄春波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艾润厦安”这个品牌打响。“我想把包括下村、东安子村、西安子村在内的厦安村打造成一个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让青岛市甚至周边城市的人们提到艾灸,就想到来我们这里体验。”逄春波说。
制作艾草产品伴手礼,将民宿、养生馆、商街整合发展……在逄春波的带领下,厦安村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振兴路,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原标题:山东青岛逄春波:引入艾草助力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