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杨北村:唱好乡村振兴的“文明戏”

宝山区杨北村,地处上海北部近郊,是上海市第一批农民集中居住的试点村。绿树环抱,清水穿流,红瓦白墙,鸟语花香,让杨北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杨北在积极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提升乡村的“气质”和“品质”,坚持党建引领,努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抓手,练好“唱念做打”基本功,唱响时代“文明戏”,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铸就“乡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人居环境美”的内在美、气质美,让“宜居杨北”更宜居。

唱响主旋律,春风化雨提精气

精神的力量弥足珍贵,蕴藏着干事创业的澎湃势能。杨北村紧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催人奋进的主旋律更加响亮,让全村上下形成凝聚力、向心力。

杨北村以升级公共活动配套设施为契机,修建“习语长廊”,悬挂可更换展板定期更新“习语”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容,在村民健身点、绿化区域铺设景观小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在生活场景中,使村民在休闲娱乐期间耳濡目染,“春风处处润人心”,激扬奋进力量。

书屋是农村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杨北村以书屋为依托,定期举办各式展览,例如举办“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主题展、“致敬上海解放70周年”图片展,图文并茂,群众喜闻乐见;制作“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照片墙,开展移风易俗主题讲座;定期放映主旋律电影,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读书会等。一系列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书屋活动,汇聚了人气,振奋了心气,增强了乡村建设的底气。

念好三字经,情理法相宜树规范

杨北村活用“法”字经,善用“理”字经,巧用“情”字经,情理法相宜,彰显杨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广度、厚度与深度。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中,杨北村两委班子对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活动内容进行文字提炼,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纳入村规民约。制定指导操作的“部门法”,针对每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创建活动,村两委班子根据村规民约规定,制定详细实施细则,指导全体村民有序参与活动。尊重乡里乡亲的“习惯法”,村民群策群力,根据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活动经验,编制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群众诗,深受干部群众喜爱。其中,《做文明有礼的杨北人》在群众中间广泛传唱。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邻里间难免磕磕碰碰,依托村民矛盾调解制度的基本功能,杨北村设立“解忧小站”,坚持定岗定责与志愿参与双轨并行,班子成员担任“解忧小站”站长,吸纳有威望、有专长的乡贤居中调解,当好老娘舅,与民分忧、为民解忧。同时,村党支部书记揭榜挂帅,设立家门口的“信访小站”,开门迎客,充分理解群众诉求,维护本村和谐稳定的乡风民情,实现“信访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建设“解忧小站”“信访小站”,让村民多个说理地儿,疏导群众堵心事,擦亮民风淳朴的鲜明底色。

尊老爱幼是亲情维系的重要纽带,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内在要求,杨北村充分发挥老人日照点、亲子活动室、村老年公寓等基础设施功能,党员主动认领尊老爱幼活动组织任务,通过差异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关怀,培育尊老爱幼文明风尚。

远亲不如近邻,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村民安居乐业的“柔性支撑”。以申报市级睦邻示范点为契机,杨北村设置多功能活动室、妇女之家和工会之家,完善睦邻点功能,吸纳村民参与睦邻活动。

曾经的杨北中心村住宅周围绿化地复垦现象严重,大量的蔬菜种植导致环境脏乱、异味浓烈,有时还会激化村民矛盾。村民通过“金点子”机制,提出小菜园变身小花园整改建议;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形成“典范引领、奖励先进、包干协作”的最终方案,获得村民广泛支持。在小花园创建活动中,村民之间积极交流养花心得,建立起深厚的友谊,陶冶了村民情操,形成了美美与共的乡村精神风貌。

做好贴心人,惠民利民促共治

有了精神导向,增了规范引领,如何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主创精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创建活动落到实处、走向深处,杨北村提出“两委主抓、群众主干”工作路径,强化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杨北村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长效管护第一责任人、村两委班子集体负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小组,负责倡议发起、项目初审、制度拟定、统筹监管等内容,解决好谁主抓的问题。分片管理抓落实。班子成员分别认领管理片区,通过网格化发包,领导片区内小组长、党员参与建设,解决好抓落实问题。

杨北村始终以村民自治为主体,倡导“精神文明村民建,文明成果村民享”的理念,多途径激发村民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菜单制”服务模式。充分尊重村民的选择权、自主权,提供文化服务菜单,由村民决定文化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金点子”提案制。杨北村针对村民提出的不在菜单上的服务诉求,创建出“村民提出建议、专项小组初步审核、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金点子”提案机制,满足村民的多元需求,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打造新风尚,气顺心齐护家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杨北村准确把握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核心要义,抓思想引领、抓制度规范、抓惠民工程,形成了心齐劲足的新风尚。

杨北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村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办”,遇事大家来到议事亭、和谐亭说一说、理一理,来到家门口的“解忧小站”“信访小站”诉一诉、评一评,村民的意见表达得到充分保证,气儿得到充分疏解。

围绕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建设目标,杨北村尊重村民首创精神开展共建活动,得到群众积极响应。村民积极配合移风易俗活动,红白喜事勤俭节约不攀比;自发组建多支舞蹈队,文艺汇演活动不缺席;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促和谐、增乡情;在共建活动中,村民团结心儿更齐。

大家伙气儿顺了、心儿齐了,干劲儿自然也更足了。杨北村村民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到宜居杨北的创建工作中,小花园建设蔚然成风,花团锦簇;村内河道维护村民志愿者踊跃参与,岸绿水清;健身广场上村民身姿翩跹、乐器奏鸣,和谐温馨……一幅幅生态宜居、人和景美、邻里和谐,乡风文明的幸福画卷唯美呈现,好戏连台。

(本文文字、图片由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提供。)



原标题:上海宝山杨北村:唱好乡村振兴的“文明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