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75%

6月16日,北京市举行“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北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场。

近年来,北京市“三农”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五个“进一步”: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乡村面貌进一步改善,为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增添美丽色彩;农村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实了丰富内涵;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持续动能。

会上介绍,北京市始终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统筹“种满”与“种好”、“优质”与“优价”,推动农业与科技、服务相结合,不断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与竞争力。其中,北京市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努力争当先头部队,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

目前,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研制了世界首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建成世界最大玉米标准DNA指纹库,获得育种专利数量和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平谷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等一批示范项目扎实推进。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到2025年,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划达到77%,设施农业机械化率将达到5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品种自主创新率明显提升,良种覆盖率要提升到98%以上。

如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能,也是北京市“三农”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对此,北京市不断创新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效释放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红利,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其中,北京市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十四五”期间,计划创建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100家左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此外,北京市结合全市耕地保护形势和农业生产实际,于今年出台了《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推行“田长制”。据了解,这是全国省市自治区层面,第一个层层压实市、区、乡镇、村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的创新举措,也是农业农村部门和国家自然资源部门共同保护管理农田的制度探索。



原标题: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