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大数据管理专委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互联网课题组、上海新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大数据应用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No.4(2020)》。
我国是2018年提出新基建概念的,目前尚没有准确的定义,其理解包括新基建是信息基础建设;新基建是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基础建设;新基建是包括5G等7个领域的建设,不一而足。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标准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除了对新基建的定义尚不统一,学者们对于新基建是否具有宏观经济拉动作用也存在争议。存在新基建是“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关键”和新基建“还是挑不起大梁”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新基建与“老基建”的区别在于新,特征是:首先是技术新,新基建目的在于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技术驱动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新旧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而繁衍出丰富技术形态,技术创新与融合将成为新基建技术活动的主线。其次是投资主体新,由于新基建广泛采用了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部分采用量子通信、芯片制造、卫星导航等前沿技术,核心和关键技术创新尚没有停止。技术与市场均存在不确定性,以政府为主体的组织机构很难及时做出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的正确判断。因而新基建需要以社会资本为主导。同时为了应对新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不确定性,新基建需要引入新的投资模式和融资工具。最后是投资区域新,中国希望通过新基建改善中西部经济就业结构、经济结构,力图实现国内地区均衡发展,因而不同于传统基建,新基建的重点投资方向集中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2020年以来,国内国际形势趋于复杂,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受众多因素影响,我国提出“六稳”“六保”“经济双循环”等众多举措。新基建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的“新风口”而备受瞩目。2020年以来,围绕着新基建的各项政府政策密集出台,其中包括大数据、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成为各地新基建政策内容。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资金计划也在积极启动,截至2020年3月,13省市启动了34万亿资金计划。从目前新基建关注的行业来看,我国也具有一定优势,例如:目前我国5G基站建设数目居于世界首位,已经有近20万座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5G的专利数量世界领先,约占世界总数的33%。数据中心机架和投资均大幅增长,2019年分别达到了超200万架和3698亿元,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分别进入全世界数据中心运营商排名前十行列。人工智能领域有1189家活跃企业,占世界总数的22%。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2.5万公里,占世界总量的66.3%。我国充电桩基础设施数量已累计达124万个,远高于其他国家。
新基建的推进必然带来数据量的激增,数据成为新基建的核心。而目前各行业数据应用普遍面临“存不下、流不动、用不好”的难题。海量数据结构复杂,大规模的数据迁移存在带宽等限制,数据应用的“算力墙、网络墙、介质墙”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大数据应用发展的瓶颈。提供数据的“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成为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目标。协同、融合、智能、安全、开放成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跨数据源协同、跨域协同分析、异地数据即时访问、跨域计算能力共享成为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场景;异构算力融合、存算融合、数据库存储融合、协议融合、格式融合成为重要目标。智能芯片、智能软件框架、智能数据治理成为关键环节;隐私合规、数据安全、平台安全成为重要安全保障;开放的产业技术和产业生态是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我国的数据基建以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为主体。2019年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超200万架,投资规模达到3698亿,形成以华北、华东、中南为引领,中西部调整结构的格局。包括阿里、腾讯、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内的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为全球多个国家地区提供IDC服务,形成数据中心产业国际化、技术发展日益模块化的产业态势。5G、数据基础建设为大数据应用奠定物质基础,特高压、城际轨道交通等丰富了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了大数据应用空间。随着新基建持续推进,中国大数据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