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杨家营子村笤帚苗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近百平米的“艺术领地”,里面挂满了各种手工编织作品,有艺术挂件、健身用品、家庭日用品、文化艺术品、旅游纪念品五个系列91个品种,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造型,让人惊叹不已。另一旁的工作区域,整齐摆放着十几台新型的笤帚苗扎绑机器,10多名妇女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编织工具,在灵巧的手指中,一件件造型精致、色彩斑斓的笤帚苗工艺品就诞生了。
67岁的贫困户王桂霞激动地说:“这笤帚苗放在以前就是扫地用的,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这都得益于秀青这丫头。”王桂霞虽然年龄偏大,但是编织速度一点也不比年轻人慢。
秀青是笤帚苗合作社的负责人,2004年,在巴林草原长大的秀青嫁到了林西县官地镇杨家营子村。吃水难、房子破、路不平、手机没信号、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交流不便是她对这个小村的第一印象。但就是这个“外来”的媳妇,带领着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用“巧手”摆脱了窘困的日子,小小笤帚苗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和“摇钱树”。
从小就喜欢针线活的秀青一次偶然听到笤帚苗手工编织的消息,她眼前一亮,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去参加笤帚苗手工编织技艺培训班,决心把这门技艺学到手。从当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从当初的几个小时编织一个到后来一个小时编织几个,秀青付出了不少心血。“只要是她认准的事,就是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会一直向前走!”在丈夫孙晓存的眼里,妻子秀青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秀青把笤帚苗手工编织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里的姐妹们,在她的带动下,杨家营子村掀起了笤帚苗手工编织的热潮,周围十里八村的姐妹们也都慕名前来学习,坐在家里就能挣钱,姐妹们心里乐开了花。
如何把乡亲们辛辛苦苦编织出来的笤帚苗手工艺术品销售出去,卖上一个好价钱,是秀青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2019年,依托官地镇党委政府致力打造“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新模式,在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秀青与丈夫孙晓存成立了林西县亿兴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笤帚苗手工艺术品“加工—培训—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杨家营子村和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编织的笤帚苗手工艺术品不再愁销路,巧手编织真正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新法宝”。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创建了3个生产车间,在职村民35人,同时还安置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16人、残疾人7人、军人家属4人、留守妇女19人,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2万元。
秀青说:“小小的笤帚苗隐藏着巨大潜力,发展笤帚苗手工编织业,不仅提升了居家妇女创收增收的能力水平,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展现出巾帼风采。我要继续发展妇女特色手工编织业,加大手工编织技能培训力度,增加手工编织种类,用小笤帚苗‘扫出’一片新天地。”
原标题:内蒙古赤峰“手艺人”秀青:巧手编织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