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梁子湖区王华鹏:赶着“美羊羊” 过得“喜洋洋”

从贫困户到现在的养羊大户、蔬菜种植大户,并带动十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王华鹏靠自身努力摘掉了“穷帽子”,成为周边村民自力更生、脱贫奋进的好榜样。

清晨,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王营村35岁的脱贫户王华鹏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了。简单洗漱后,他就赶着羊群上了山,一路还哼着小曲。

返乡创业遭遇“水土不服”

2013年,退伍后一直在外打拼的王华鹏回到家乡,决定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羊倌”。

牧羊生活的劳累不言而喻。那么多的羊分散在山坡各处,撒着欢到处跑,王华鹏总是拿着竹鞭在后面追得气喘吁吁。一天的“赛跑”结束后,他还得打扫羊圈,干各种农活。

这并非最大的压力。对半路出家的王华鹏而言,没有养殖经验以及创业的艰辛与无预见性,一开始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在王华鹏的精心照顾下,全部的母羊共产下60只羊羔,这让他喜出望外。

原以为可以打个胜仗的王华鹏没有料到,2015年底,羊痘病毒袭击羊群,一夜之间,很多羊的身上都长了痘痘。这是让养羊人谈之色变的病毒,因为它能通过空气传播,所以防不胜防,且羊感染后,死亡率相当高。

“当时看着羊一只只死掉,心里很难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己把创业看得太简单,面对困境,有点不知所措。”尽管羊群死亡过半,但王华鹏没有放弃,他四处向有经验的养羊人求教,同时自己不断摸索,终于治好了剩余的40多只羊。

政策帮扶走上“羊”光大道

克服困难后的王华鹏,本以为一切可以顺利下去,谁知就在他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时,家里突遭变故,花光了全部积蓄不说,还欠下了债务。2017年,王华鹏一家成了贫困户。

“好手好脚,年纪轻轻就当贫困户,我觉得丢脸。”王华鹏说,贫困的“帽子”戴一天,就难受一天,他下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脱贫。

当年,在驻村干部和镇村干部的帮扶下,王华鹏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扩建了羊舍,养殖母羊65只。2018年,养殖场的山羊出栏量达到80只,王华鹏顺利脱贫。

除了政策上的帮扶,驻村干部和镇包保干部还经常带王华鹏参观一些大型养殖场,通过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王华鹏养羊技术方面的不足。

“波尔山羊吃百草,灵活好动,放养时要时刻注意,还要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接种羊痘疫苗。睡觉前,要巡查一遍,以防山羊拥挤、打架……”如今,说起养羊,王华鹏讲得头头是道。

“真心感谢党和政府,2017年、2018年,在我最艰难的两年里,享受了国家对贫困户给予的养羊补助5万多元,让我对创业更加有信心。”如今,王华鹏的养殖规模已达200多只。

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奔“钱途”

脱了贫的王华鹏没有忘记乡亲们,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带领周边群众一起致富,打造出属于王营村的一张知名名片。

王营村地处高桥河畔,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农业基础。2019年,王华鹏与王营村村委会合作,流转40多亩土地,成立红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扶贫蔬菜基地,种植红菜薹、白萝卜等农产品。

产品一上市,就获得市场一致认可,并在涂家垴镇年货节上收获外地游客好评。

2020年,王华鹏又流转20多亩土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带动村里十余户贫困户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比上年增加了2万多元。

“华鹏能脱贫,主要是他精神头足,自力更生,能吃苦。”驻村第一书记卢本涛说。王华鹏接过话茬:“这哪叫苦,以前没出路才真苦,现在累是累了点,但看着这一群羊、成片的蔬菜地,想着靠自己双手赚钱,心里就踏实得很。”

如今,王华鹏的养羊基地和蔬菜基地一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卢本涛和村干部又帮助王华鹏新建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羊圈和50多立方米的化粪池。“下一步,我们将用羊粪有机肥种植蔬菜,提高蔬菜品质,初步形成种养殖业相互促进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王华鹏说。

夕阳西下,王华鹏忙完蔬菜基地的事后,又忙着上山赶羊回羊圈。看着他时不时拿着竹鞭赶羊进圈的身影,只觉得他腰直背挺、步伐坚定,仿佛走向的不是羊圈,而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康庄大道。



原标题:湖北鄂州梁子湖区王华鹏:赶着“美羊羊” 过得“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