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胜浦有“三宝”,宣卷老、山歌好、水乡服饰手工巧。让我们来讲一个关于水乡服饰的爱情故事。
一个在缝纫机上做着拼接衫,一个在绣花鞋上一针针绣花。每天,94岁的黄理清和87岁的黄金英老夫妻俩总是这样相伴着度过大半天的时间。从十几岁开始做衣服、绣花,夫妻俩称得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最资深的裁缝师和绣花女。
他们做了一辈子“胜浦三宝”之一的水乡传统服饰。2007年6月,水乡传统服饰被苏州市政府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胜浦这对老夫妻男的做衣,女的纳鞋、绣花,两人携手走过近70载,还是恩爱如初。平日里黄理清做衣服,老伴做鞋子、小香囊和通书袋等配饰。在两位老人不大的工作间里,堆满了做水乡服饰的布料和半成品,随手一翻,就有各式拼接衫、裾裙,以及各种绣花鞋。细细看来,做工都非常精致,特别是裾裙上的收腰,一针一线缝出整整齐齐的褶皱,针脚比绣花还精细。
相比衣服的素净,绣花鞋则鲜亮得很,艳红和翠绿在黑色的鞋面上铺陈出牡丹、兰花、菊花、万年青、寿桃等图案。黄金英说:“一双鞋总要绣上五六种花样,没有一个星期是完不了工的,现在眼睛不行了,做做要歇歇。做这些服饰很花时间的,现在年纪大了,也做不动了,儿子也老劝我们,现在又不愁吃穿了,就不要做了吧。但是,现在虽然年轻人不要穿这种衣服了,可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喜欢,经常会来定做,推不掉就只能继续做,做半天,下午就出去活动活动。”
水乡的小孩出生后,要把一张写着孩子生辰八字的字条装入通书袋中寄放到干爹干妈家里,等到孩子长大结婚时再放炮仗请回来,这也是为孩子辟邪祈福的一个做法。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如今,所以通书袋是传统服饰中日常需求最多的一件东西。黄金英说:“通常生了小孩的家里都会来定做,包括通书袋、荷包等,光人工就要10天,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这些小东西虽然不大但通体绣花,轻巧精致也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喜爱与祝福。
“江南美,哪里好?到胜浦,看三宝”。如今,会做水乡传统服饰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年岁已高的老夫妻俩言谈中一直说到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觉得不赚钱,也没前途,有些人更是对“胜浦三宝”的了解少之又少。为此,胜浦街道通过开办水乡服饰学习班,建设“胜浦三宝”陈列室,组织水乡服饰模特队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老家当”,让他们对身边的宝贝有了新的认识,也让非遗文化走得更远。
原标题:相濡以沫七十载,老夫妻坚守水乡传统服饰非遗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