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是人类先祖的创造,是文明时代的开启。千百年来,农耕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博大而精深。而传承农耕文化亦是维系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人从都市喧嚣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自然,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乡村中享受充满田园情趣的休闲生活。
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西张社区农耕文化园内,各种农耕用具一应俱全,带你追忆传统的农耕历史风貌和生活形态。社区居民表示,农耕文化园成了社区里的一个景点,平时爱带孩子来玩,谁家来客人了,带客人过来参观。
寻找儿时回忆,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邂逅了一场农耕文化体验之旅。步入农耕文化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四角方亭,亭子里是石磨做成的桌子,还有一个石碾、石凳等,一股质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园子的东侧,长着一棵老槐树。据村民介绍,这棵老槐树已经有600多年树龄。按年代推算,它应该栽于明朝永乐年间,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守护着西张社区的居民。正对大门有一间青砖瓦房,名为乡愁馆。进入馆内,迎面的墙上挂着毛主席像,旁边古朴的大方桌上并排放着马灯、气灯、煤油灯等,屋子里还摆放着种地用的耧、打场晒粮用的杈、铡草用的铡刀、腌菜用的瓷坛、织布用的织布机,还有辘轳、风箱、笼屉等。墙角放着两领苇席,“‘西张人’祖祖辈辈都有编席的手艺。我们的席用料好、做工精、图案美,销售情况非常好。谁家办喜事时能买到一领西张产的席,那是很有面子的事。”西张社区党支部书记杜福囤用手抚摸着席上的图案向记者介绍。
谈到建立农耕文化园的初衷,杜福囤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好多农具都被淘汰了,我希望把这些传承下去,留住乡村记忆。”有了这个想法后,他立马付诸行动:召开党员会,发动党员、群众捐款、对院内进行整修……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社区党员辗转于乡野,将全村的农具、老件收集起来,逐一陈列在园内,让这些被遗忘、尘封的“古物”有了安定的“家”。
“现在,这里不仅是人们怀旧的地方,而且是孩子了解祖辈生活的地方,它承载着西张社区父老乡亲心里割舍不掉的记忆。”杜福囤表示,“下一步准备将展馆扩建,初步构思是以四季为主线,分季节进行展示,并且制作3D动图,还原生产、生活的场景,让子孙后代们能更加直观了解传承了千百年的农耕文化。”
无论是古老淳朴的民风、民俗,还是失传的农耕工艺;无论是在漫长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执着坚守、勤劳朴实、坚忍不拔、诚信忠孝等永不褪色的优良品质,还是扎根故土,建设家乡,呵护故乡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情怀,都在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凝固在这座充满乡愁记忆的农耕文化园内,世代流传。
原标题:河南许昌建安区:建设农耕文化园 促进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