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遂昌县独山村:泥墙砖瓦 历史悠悠

从浙江丽水遂昌县城驱车57公里,便能看到乌溪江畔的独山村。独山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八九百年前,约在南宋孝宗(1162-1189年)年间,尚书左丞相叶梦得曾孙叶峦,自松阳县古市卯山后迁居独山,开始形成村落。

隐藏在巍巍青山中的历史

这里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般的婉约,却又在寨墙谯楼的点缀下添了些许侠气。走在古道上,你能触摸到几百年前的历史,仿佛置身于那个鼎盛的时代。

汤显祖或许曾在鹅卵石道上,与友人谈笑风生;先贤叶澳或许曾倚着宗祠的外墙,苦思冥想;三两成群的娃娃,或许在古井旁吟诵着新学的古诗。

从叶氏宗祠到石牌坊,短短两三百米的街道,承载了独山最厚重的文化底蕴,它完整保留了明代建筑的风貌和格局。白、黑、灰是这条街的主色调,它是低调的、干净的、朴素的,四周延绵的群山、寺庙里的百年古树与这份低调的黑白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古道起始于财神庙,面阔7.55米、进深6.3米,别看这财神庙面积小不起眼,庙里的两棵古树均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正应了那句俗语“人不可貌相”。

顺着财神庙往前,不久便能看到叶氏大宗祠。宗祠始建于元末明初。门外有一对别具风格的明代石狮子,在石狮子的右后方,有一根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立的大青石旗杆墩。宗祠格局自然严谨,三进三开间,宗祠第一进为戏台和厢房,第二进为“报本堂”,第三进为享堂,原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在叶氏大宗祠的南侧有一个葆守祠,原为三进,第一进已倒塌,现修成了月洞门,存两进。在祠内匾额上,题写着“叶氏家庙”几个字。相传,独山村有对叶姓夫妇得了重病,临终前将4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一位贴身大姊(丫鬟)。小官人稍年长,大姊送他到私塾读书。小官人用功刻苦,长大后考取了功名。他一直视含辛茹苦的大姊为亲生母亲,十分孝敬。大姊去世后,因出身卑微,不能入祠堂。便在叶氏宗祠旁修建了这个葆守祠,纪念这个大姊。

古道终结于矗立在村南的隆庆三年石牌坊。花岗岩砌就的整座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最高楼竖“荣恩”额,额枋中刻“洊膺天宠”,左直署“遂昌知县池欲德,主簿辜辉,典史王汝平”三行16字,右直署“隆庆三年三月吉日立”一行9字。下部穿枋从右至左刻“封工部营膳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叶弘渊由子以蕃贵立”22字。四百多年过去了,如今抬头仰望石牌坊,还是能感受到独山曾经的辉煌。

石牌坊再往右,便到了南谯楼。现如今,平坦宽阔的柏油路穿村而过,寨门已不再是进出独山的要塞。北谯楼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南谯楼依旧坚挺着它苍老的身躯,见证着村子的百年沧桑。一次,在我们游览独山的途中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一行人刚好走到南谯楼,就暂时在楼下避雨。没过几分钟,来了一对采草药的夫妇,就在寨门这方小小的天地中,老人与我们攀谈起来,诉说着门内门外的故事,百年前,在南北谯楼和寨墙的包围下,村庄自成一格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先贤

旧时的独山,因人而兴,因书香而闻名。

由宋入元,独山叶氏不断发展,到了明代,胜迹日辟、村容大壮、人才辈出。

万历年间,独山叶氏有一个名人叫叶澳,他于万历二十二年考中甲午科举人,因身体有疾而不能涉足仕途。叶澳“为人笃学好古,诸子百家无不通晓。其文词之美,固已久脍人口矣。至其孝行,又有足风者。”他著有《四书注翼》《易通》《诗集》等,与时任遂昌县令汤显祖是莫逆之交,他们常常一起游历独山风景,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叶澳主持重修叶氏宗谱时,邀请汤显祖作序,汤显祖在序言中写道“则唯西乡独山得一善士曰澳,字淇筠者,与余有莫逆之称焉。”

有明一代,独山叶氏至少出现了14位有功名者,叶弘源、叶以蓁、叶梧、叶干……这些名字让这个养在深山里的小村子熠熠生辉。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明清之际,战乱频繁,大量福建移民向西迁移,到了清初,一些移民在独山定居了下来,并逐渐获得山林资源,独山叶氏日渐式微,不复当年。

时移势易,独山村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便是它依旧保有着本来的面貌,没有商业气息、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富丽堂皇、没有熙熙攘攘,是依旧的白墙黑瓦、清新脱俗、书香浓郁、民风淳朴。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浮华,你可以带着枕边的书籍来到这里,享受远离世俗的安宁。



原标题:浙江丽水遂昌县独山村:泥墙砖瓦 历史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