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杨梅:一个羌绣非遗传承人的愿景

“培育新技能,发展新产业!”近年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四川阿坝汶川超千名农户、贫困户在家门口找到了“饭碗”。很难想象,汶川能成为世贸之都义乌的来料加工基地。“通过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承接来料加工,养活一批羌绣绣娘,再承接羌绣订单,传承非遗文化。”家住汶川绵虒镇大禹村的杨梅既是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总部负责人,又是阿坝州羌绣非遗传承人,发展来料加工,杨梅有她自己的“算盘”。

来料加工增收 留住绣娘

周末,记者走进汶川县威州镇的汶川县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总部,车间里摆放着一筐筐的原料和成品,产业工人动作麻利,为浙江义乌厂家加工无痕内裤。

“我在这里干了快一年了,经过培训,通过来料加工,一个月可挣2500至2600元。”汶川县威州镇新桥村一组农户刘世艳说,“来料加工车间办到家门口,自己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还能照顾家庭孩子。”

2019年1月,汶川县成立了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总部,并在7个镇设立了35个分车间,目前已有800多名在册产业工人,大多来自州内、外的农户和贫困户。

“我们主要为义乌代加工内裤、衬衣和小工艺品。”杨梅说。首先,义乌把原料发到汶川加工扶贫车间总部,总部再将原料分发到35个分车间,完成全部工序后,再返回总部,通过质检、打吊牌、包装,最后发往义乌。

目前,车间每月加工30多万件。每加工一批结一次账,工人加工一件可挣 0.7元的工钱,一天也能挣七八十元。杨梅负责与义乌厂家对接,收发货、保质保量完成代加工订单,同时,结算、发放加工费,去年就发了200多万元代加工费。

记者发现,为义乌厂家代加工的内裤,有不少都绣有大大小小精美的羌绣花朵图案,别具特色。工人们每当加工一件这样的内裤,还额外增加一份收入。

开发羌绣自主产品 传承非遗

“2018年6月,我和几个致富带头人被县上派到义乌考察产业项目。当时,义乌政府向我推荐了药材、电商、水果等产业,但我最终选择了来料加工。”杨梅说,来料加工垫资少、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就能让农户、贫困户们在家门口挣到钱。而且,她还想借助来料加工平台,开发羌绣自主产品,承接羌绣订单,传承非遗。

原来,杨梅自懂事起,就跟家人学会了穿针引线的羌绣,18岁后又拜师学艺,逐步成长为阿坝州羌绣非遗传承人。“我们有40多个绣娘,经常带着羌绣作品出去参展接订单,但订单很不稳定,往往是有订单时没有绣娘,有绣娘时又没有订单。”杨梅说,“由于平时难以‘养活’她们,绣娘大多都流失了。2016年,她在杭州参展接到一笔60多万元的羌绣提包订单,就因找不到绣娘,眼看着大单不敢接。

自杨梅去义乌考察之后,天遂人愿,汶川建起了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杨梅成为总部负责人。于是,杨梅留有自己的“私心”,在产业工人中招募了100多名绣娘,日常为厂家代加工,一旦有了羌绣订单,就可安排绣娘加班加点生产,额外增加一笔收入,让羌绣这一非遗项目在绣娘们的手中传承、发扬。

因为代加工内裤,杨梅也开发出了自主创新“现代+非遗”跨界产品——在内裤上绣上羌绣图案。去年10月举行的浙江义乌博览会上,她带了20多件样品去参展受到采购商青睐。随后,她接到浙江厂家80万元的羌绣订单——在内裤上绣花;今年,又接到一笔120万元的羌绣订单,其中,100万元是内裤绣花、还有20万元订单是羌绣10幅熊猫。

“我负责打样,先设计一二十个样品出来,供厂家选择,然后批量生产。绣娘每绣一个图案,根据图案大小和工艺难易程度,可挣3元至两三万元的工钱。”杨梅说。传统羌绣与现代工艺品的结合,大大提升了羌绣产品的价值,让汶川绣娘的荷包鼓了起来。

现在,杨梅正在落实北京买家20万元的熊猫羌绣订单,10幅熊猫羌绣,每幅60乘160厘米规格,绣娘绣一幅的工价就能达到1.6万元。

因为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绣娘们有了稳定的收入,从而留住了绣娘,发展了羌绣,让羌绣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青春。



原标题:四川汶川杨梅:一个羌绣非遗传承人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