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去“放心电” 点亮藏区“脱贫路”

“休巴德勒,休巴德勒”,2020年1月18日早上7时,呼吸着稀薄而纯净的空气,魏景瑞脚步不停,一路说着“早上好”,藏民们看到熟面孔,也开心地问候他一句“扎西德勒”。

推开味美佳饭馆的大门,“叮当当”的铜铃声响起,老板罗布顿珠走到后厨,把准备好的包裹递给他。“嚯,包子、糌粑、馒头,还有酥油茶,今儿伙食不错,看来最近生意兴隆啊。”临近春节,罗布顿珠新购置了一批电器,有电磁炉、冰柜、抽油烟机等,炒菜又快又干净。“多亏了你们,以前可不敢买这么大功率的,一断电,买卖就砸了。现在做饭方便,也有时间弄点花样尝尝。”

笑着付完钱,带上一天的干粮,魏景瑞赶回单位,准备出发。

这里是察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南部,平均海拔3500米。2018年10月,魏景瑞作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派出的“东西帮扶”骨干,投身到“三区三州”脱贫攻坚队伍中。2019年11月24日,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发布了《关于2019年19个拟退出贫困县(区)的公示》,察雅县此次成功“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揣好规划图纸,裹上冬衣,魏景瑞正要出发,运检部专工四郎顿珠拍着他的肩膀,“我也跟着吧,正好给你搭把手。”这位热情的康巴汉子,以前一直为了停电事故发愁,每天都奔波在抢修现场。说着,二人驱车赶往巴日乡35千伏变电站选址现场。

魏景瑞来到察雅后,和四郎顿珠组建了配网自动化项目小组,经过4个多月不懈努力,利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线路设备实现了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在线监测、实时保护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每次故障抢修平均减少用户停电时间3至4个小时,大部分负荷测量、倒负荷工作不再需要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操作,极大降低了配电网电能损耗和维护成本,提高了配电网运营效率,有效改善了配网一次设备的整体运行环境。

项目投运至今,故障发生率降低了62%。从“用上电”到“用上好电”,配网自动化让察雅百姓的美好生活底色更暖,成色更足,为藏区增添了一抹亮色。

“自从用上这个新设备,人在指挥室就能处理停电事故,真好。”看着四郎顿珠的笑脸,魏景瑞想起2017年,察雅公司总经理达瓦扎巴带队来到国网天津宁河公司考察配网自动化应用时,作为参会代表,他提出不少规划建议,或许就是那次特别的遇见,结下了他与察雅的不解之缘。

巴日乡,曾名巴雷,寓意“吉祥山”,白天有蓝天白云相伴,夜晚昂首有繁星闪烁;举目四望,巍峨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情画意尽收眼底,让人流连忘返。然而,与风景如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全乡多年来未能通上电,成为察雅县最后一个无电乡。

无暇欣赏如诗如画的风景,让巴日乡乡民早日用上电的愿景催促他加快步伐。这条路,魏景瑞已经往返了几十次。他觉得,自己融入巴日是从当场学会那句藏语“谢谢你们”开始的。那天,他拿到了巴日乡党委、政府以及15个村委会主任亲笔签名的承诺书,大家一直在重复这句“突及其,切让措”。就是那一刻,作为一名援藏人员的豪情充满心怀,“努力建成变电站,早日让巴日的父老乡亲用上电。”

下车,爬上海拔4300米的高山,空气中的氧气越加稀薄,经过前期变电站选址、选线和设计工作,魏景瑞已经不会再出现严重的“高反”了。这边冬季昼夜温差极大,日均最高温度达到15摄氏度,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0摄氏度,无法施工,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完成变电站建设前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工作,确保3月如期开工建设。

只有播种,才能收获。2019年,魏景瑞和天津市电力公司派出的其他3位援藏干部深入各乡镇、村,调研无电村和失维、失修电力设施,争取到“十三五”增补项目资金9440万元,目前已完成设计收资和现场勘察工作。同时,积极对接地方政府,支持脱贫攻坚工作,自筹资金、材料,逐项对竣工的安置点做好电力配套设施,完成了26个异地扶贫安置点中25个点的通电工作,为察雅县顺利脱贫摘帽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