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固阳县:金融扶贫撬动致富“杠杆”

固阳乡村凉爽的夏风中,银号镇东元永村贫困户刘宝栓家的牛儿们悠闲地在牛栏里晒着太阳,有的舔着牛宝宝的脑门、有的慢慢地踱来踱去、有的慵懒地卧着……

看着这样的场景,刘宝栓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

2017年,刘宝栓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元,买了6头基础母牛。转眼3年过去了,6头牛已经翻倍成了眼前的14头,还不算已经卖掉的两头。刘宝栓站在牛栏里,摸着牛信心满怀地说:“我打算发展到40头的规模。再过两年,日子就大不一样了。”

看着眼前充满希望的乡间风景,包头市固阳县金融服务促进中心工作人员石育丞跟刘宝栓一样高兴:“能帮到他们,我们加再多班、花再多心血都值得!”

2014年,固阳县开始实施金融扶贫,有需求、够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申请扶贫小额信贷用于发展产业。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想要让贫困户用足用活却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大量扶贫政策集中发力,让广大贫困户都知晓、理解并付诸实施发挥作用,我们需要动脑筋、下功夫。”固阳县金融服务促进中心主任张英杰说。

很快,政策问答、告知书、图解等宣传材料、政策短信一一传送给村民,新媒体平台上的小动画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工作人员往返于各镇巡回宣讲,逐村逐户入户排查,“传统的、现代的方式全用上了,一户一人都不能漏下。”张英杰笑着说。

效果如何?“5万元,3年期,0利息,免担保免抵押。只能用来发展生产,不能干别的。”在银号镇东元永村采访时,49岁的贫困户姚美丽脱口而出。

小麦色的大脸盘、爽朗的笑声,透露着姚美丽勤劳的本色。然而固阳县的自然条件让家里10多亩地的产出仅够一家人糊口。之前,姚美丽家种地的支出还要通过村党支部书记担保到银行贷款。2017年姚美丽的丈夫得了肾积水不能干重体力活,更加重了负担。

健康、教育扶贫解了燃眉之急后,姚美丽一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日子。“想发展产业,苦于缺资金。”——扶贫小额信贷正是要解这道题。

2018年7月,姚美丽一家在镇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贷到5万元用于购买3头基础母牛和发展种植业。2019年6月还款后,8月又贷款4万元买了5头基础母牛。

“这两年已经下了4头小牛,再养两年每年应该能卖6、7头。每头牛出栏能赚到8000元左右……”姚美丽开心地计算着。

和刘宝栓、姚美丽一样,从2014年至今,“能贷尽贷”覆盖了固阳县贫困人口1751人,地里的苗、圈里的羔、坡上的犊,正在茁壮成长。

“扶贫小额信贷如同撬动致富的‘杠杆’,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起到了50%的作用。有了钱,胆子壮了,投资大了,规模也就发展起来了。”银号镇一级主任科员王建新说。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金融扶贫工作的严谨和艰辛。姚美丽一家贷款时,只要拿上身份证、结婚证和贷款推荐表,跟着村干部和扶贫干部到信用社就办好了。实际上,推荐表上除了申请人的签字以外,帮扶责任人、村委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镇分管领导、县金融中心核查人员、县扶贫办核查人员、合作银行分管领导都要签字盖章。

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严谨的流程、是层层的把关、是强大的合力。

固阳县财政局局长张军说:“我们既要让贫困户贷得上、用得好,还要保证资金能够及时还、有效益。”在一层一级严密用心监管下,固阳县扶贫小额信贷始终保持“零逾期”,能发展、能致富的“造血”功能也日渐凸显。

“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心里也越来越宽展了!”刘宝栓看着自家的牛,似乎看到了不远处的美好未来。

翻开固阳县的脱贫答卷可以看出,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有了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从2017年开始,固阳县连续出台了《固阳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多个文件,因地制宜帮扶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特色农牧产业已经成为助力固阳县脱贫致富的一个有力抓手。



原标题:内蒙古固阳县:金融扶贫撬动致富“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