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华龙”人:传承“中国血统”核电梦

每天上午,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处的黄鑫欣都要去“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施工现场转一转。他承担着福清核电项目建设中的安全管理、现场总平面管理以及水土保持等工作,现场有任何场地协调、作业活动安全等相关的问题都需要他在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福清核电6号机组作为全球第三台、国内第二台“华龙一号”工程,不久前成功完成穹顶吊装工作,由土建阶段转入安装高峰期。对黄鑫欣而言,这意味着现场作业的内容变得更加精细,管理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任务还在继续,不过换了一种风格。”

专注于细节

安全帽中也能GPS定位

回到办公室的黄鑫欣温和而略带腼腆,而一到现场,换上劳保鞋、工作服,戴上安全帽的他,则平添了几分严谨与细致。“核电项目的精度要求都是核级的。”即使是在看似粗放的土建施工阶段,每一项任务都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每一道施工工艺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到建设规模庞大的“华龙一号”项目,“三天不去现场,很可能连道路都变了。”对于黄鑫欣和他的同事们而言,看核岛建设成果,最直观的就是看行车路线等很多细节随着项目进展而产生的不断变化。而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实时响应这些不断变化的细节,配合施工需要及时切换和调整,做好预估和规划,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对细节的关注还体现在福清核电6号机组安全管理的创新实践之中。厂区里,身着不同款式工作服、头戴不同颜色安全帽的建设者们来往如织,看似细微的工作装备的差别,不仅体现了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同时还为不同的工种和作业任务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与保障。黄鑫欣指着一顶黄色安全帽说,帽子后端有一个塑料小盒,这是6号机组建设中新加入的装备,小盒里装有GPS定位器,还有一个紧急求救按钮。戴这种黄色安全帽的员工往往身处比较复杂的工作现场,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这种装备能够帮助定位和实施救援,更大限度地保障建设者的人身安全。

尽责于长效

绿色施工获国家荣誉

“穹顶就位,6号机组的土建施工基本完成,就像是一座房子搭好了,可以开始往里面搬家具,准备开门迎客了。”虽是施工现场,黄鑫欣和同事们依然努力改善厂区的环境,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注重做好场地形象的规划,“现场难免忙碌繁杂,但我们争取让它井然有序。希望让每一个来这里见证‘华龙一号’成长的人,都能看到它最好的一面。”

黄鑫欣尤其感到自豪的,是福清核电始终坚持的绿色施工实践。他告诉记者,2017年,福清核电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核电站;5号机组在2016年也获评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成为国内首个获奖的在建核电项目。“既要在项目开工前期就把绿色环保的理念和经验融入施工规划,也要在工程建设、调试运行等长期维护中加以保持。”推行过程中要进行多方协调,应对短期内成本增加的问题,黄鑫欣和同事们不断做说服工作,一遍遍给大家算经济账,他说,“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特别难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早点入手,啃下工程进展与绿色施工协调的硬骨头,推动系统性、规范化绿色环保体系的形成。”

“工程管理是一项细微琐碎的工作,重在长期的坚持。”2010年大学毕业后入职福清核电的黄鑫欣已经是见证福清核电6台机组一步步建设、成长的“老员工”了。他认为福清核电1号机组成功发电曾经带来的是惊喜与成就感,而后看着厂区从四面荒芜到一座座第三代核电机组拔地而起、矗立延伸,他更加感受到一种作为守护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感觉自己的人生和时代的轨迹重叠交织,不禁会想起老一辈核工业人,我们有幸实现了他们建造具有‘中国血统’的核电事业的梦想,也会努力将这份坚守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