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特派“花式”帮扶 带农民走向小康生活

“自从6年前科技特派员来到这里,带领乡亲们种上了南药品种,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荷包鼓了,新房子也盖起来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广东省罗定市龙湾镇大石村农民肖庆强笑逐颜开。他说,如今的大石村不仅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且形成了以南药种植产业为主的万亩南药基地。

近日,在2020年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启动会上,肖庆强分享了他和乡亲们的幸福日子。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农业一线,用手中的技术带领肖庆强们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生活。在此过程中,广东在全国首创“到田间地头找项目”,并打造出“农村科技特派员+电商”的创新模式。

“三库一平台” 精准对接贫困地区需求

2010年,在外打工多年的肖庆强回到村里,踌躇满志,和伙伴们租了几百亩土地种植南药,还引进了名贵水果药材——黑老虎,准备大干一番。

“我想着每亩产果1000斤,每斤卖20元,亩产值有2万元,心里就美滋滋的。”肖庆强每天不停地在地里忙着。出乎意料的是,黑老虎长得枝繁叶茂,却只开花,不结果。眼看投资越来越多,他慌了。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2014年。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推动下,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陈国华教授组建南药团队来到大石村。肖庆强抱着希望,请他前来诊断。

“老肖,你管得太勤快,把周围传粉的蜜蜂都赶跑了。”陈国华指导他引来蜜蜂和其他的传粉昆虫。此招甚奏效。第二年,黑老虎亩产800多斤,产值近300万元。肖庆强乐得笑开了花。

在陈国华团队指导下,包括肖庆强在内的村民都种上了合适的南药品种,建立起“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木本+草本药材的立体种植模式;之后,成立了百草源合作社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南药育种、种植、开发、加工、贸易为主业,同时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旅游。

“从2016年到2019年,合作社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00元增至1.4万元,脱贫率100%。仅2019年,412户贫困户1583人获得投资收益,共计300多万元。”一个个数字从肖庆强嘴里欢快地跳出来。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最大特色在于重点围绕贫困村等地区,实行“点菜下单”式精准对接,技术下乡助力脱贫攻坚。广东建有“三库一平台”管理平台,包括农村科技特派员人员库、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支撑成果库、贫困村科技需求以及农村科技特派员管理平台。各地可根据实际需求,搜集种植业、养殖业等领域的技术需求。

2018年以来,广东共组织4批次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任务,先后发动省内77家单位,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878个团队,近2106人次进行选派对接,安排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906个。目前,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对接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每年启动开展的“百团千人”科技大下乡,即农村科技特派员利用暑假、寒假到一线对接工作,已成为农民们日盼夜盼的事情。

院士直播卖货 打造“农村科特派+电商”新模式

“这个荔枝口感很好,饱满多汁,酸甜度适中。”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完成了其人生第一场“直播带货”,为广东荔枝代言。短短半小时内卖出4万斤荔枝。

6月,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的“科技助农出好货,院士校长齐开播”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为网友展示了无人拖拉机在田间工作的场景,展望了未来“无人农场”舒适、智慧的美好前景,网友们直呼过瘾……

赵春江、罗锡文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这一系列的直播“带货”是广东省科技厅发起的农村科技特派员“百团千人”争代言系列活动,通过打造“农村科技特派员+电商”新模式,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以技术优势帮助农产品销售,协助解决因疫情影响出现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据统计,已累计带动百余名贫困户实现增收,助销农产品价值达500多万元。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复产春耕,今年以来广东省科技厅发动1000多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累计提供技术服务达3000多次,惠及种养殖农户2200多户,覆盖180多个对接贫困村。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透露,广东将继续探索农村科技特派员精细化管理机制,开展“科技暖村”行动,打造“农村科技特派员+电商”新模式,探索科技成果入乡转化的新路径、新机制和新模式。

赵春江目前正与广东清远合作推进南方山地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用和数字农业发展。他说:“以科技特派员身份与地方加强合作,可为有效对接农业需求和技术成果提供一种探索实践方式,提升当地农业技术水平。”

今年4月,广东省科技厅联合广东省委农办等7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计划》,针对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着力解决一批农村建设实际问题,突破一批农业发展关键技术,促进一批先进适用成果转化,培养一批助农服农科技人才,试点一批绿色发展县乡样板。

到田间地头找项目 科特派工作不断扎实深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梁红教授是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他到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科技兴农时发现,受困于当地猕猴桃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等,果农收益持续走低。他从果农需求出发,与当地开展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的产学研合作。

近十年来,猕猴桃产业已走出和平县,在广东省15个山区县市区生根、开花、结果,全省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达6万多亩。“今年还将首次出口到中东国家。”梁红说。

“为促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一线调研、深度挖掘需求,发现并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广东在全国首创‘到田间地头找项目’模式。”龚国平介绍说,2019年共组织了88个项目,投入经费1440万元。

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广东持续下大力气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他们围绕核心技术,统筹载体建设。如依托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在现代种业、精准农业等领域进行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173项,新授权发明专利11项,申请动植物新品种25个;主动对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立项,吸引了10余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20多家省外优势单位落地广东,扩大省外农村科技特派员来源渠道;发动农村科技特派员与省内147家“星创天地”开展合作,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龚国平表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要不断走深走实。他透露,我们计划搭建智慧管理平台,推进21个地市建设市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库全覆盖,进一步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