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移动支付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今天,个体信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基础研究要深入金融市场的“毛细血管”中,对经济活动追根溯源,从而把握金融活动背后的机理,找出市场表现潜在的规律,让“经济动脉”健康运行。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收团队以金融市场与机构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投资决策与信用管理、金融复杂系统与风险管理等领域的金融工程理论与方法,探索金融市场发展规律和金融风险传导路径及作用机理。从穆迪调降中国主权信用到“校园贷”风险,从资产美元化与负债人民币化到家政市场中的保姆信用评价,该团队的研究促进了我国金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追问穆迪调降中国主权信用事件
2017年,国际信用评估机构穆迪发布报告,将中国主权信用从AA3调降至A1。
“这是国家主权信用层级下调,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很大。”陈收说,“所以中央当时比较关心,希望各智库能针对这一变化作出判断,提出对策和建议,帮助国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找准定位。”
因为团队几位骨干成员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了20多年,有着深厚的积累,所以决定和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团队合作,结合穆迪调降报告进行研究,“也确实发现了几个问题”。
从2017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穆迪的报告认为,其原因一是中国在投资领域不平衡,导致需求不足;二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太多、增速过快。
当年,我国国债12万亿元,地方债务15万亿元。虽然中国没有突破发达国家的债务比例,但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来说债务发展过快。
“当时我国已经开始以供给侧改革来解决增速放缓问题,但地方债务问题仍然存在。”陈收等人发现,因为进行地方政府政绩评价时GDP占比过大,导致地方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加速投入公共设施建设,从而出现了一些债务与偿还不平衡以及风险隐患。
“这点和穆迪当时的判断相同。但对牵动上下游产业链、资金链,对宏观经济影响巨大的房地产市场,穆迪报告并未展开说明。我们分析后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2012年到2017年出现的大幅度锯齿形波动,是当时对房地产市场一紧一松的调控政策所致,这极不利于市场稳定。”陈收说。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提出了一些对策,对控制约束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给出了建议,相关研究报告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这些对策和建议得到重视,应该说我们抓住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关键点。”陈收说。
为智慧城市建设助力
在投资决策与信用管理方面,该群体围绕价值判断,从投资者角度研究企业战略导入的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以公司绩效为状态变量,以环境影响因素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公司战略与绩效关系模型,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深入剖析企业战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选择、实施与价值判断风险,演绎构建了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优化模型。在信用评价上,对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行环境、信用管理模式与关键评估技术展开了具体研究,相关成果201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针对家政市场信用混乱、管理难度大等“痼疾”,他们还为湖南省商务厅研发了一套家政市场信用管理系统。
“系统建成后,你想请保姆,只需要将保姆的身份证号输入系统,就能查到她是5A级还是4A级,她守不守信。这样也利于优秀的家政服务人员实现自己的价值。”团队成员之一、湖南大学教授杨胜刚说,“我们的创新点在于,将基础理论研究的技术方法,成功运用到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中。”
多年来,该团队为各级政府在管理中构建先进的信用管理评估方法,为产业园区进行企业信用评价,在企业开发内部管理系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围绕信用评价的技术方法,团队获得了13项发明专利,有8个软件著作权,制定了两个行业标准。在部分地方政府智能化管理系统、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让经济活动“可追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陈收认为,如果个体信用问题得到解决,市场效率就大大提高。
信用问题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如果能把所有经济活动有效记录和联动起来,进行溯源管理,那么其有效性就会明显提高。
“随着研究的进行,我们的聚焦点逐渐从市场问题的表面深入到金融活动的机理,越来越多关注小群体、个体的表现。”陈收说,“比如一个人去贷款,银行可以通过他前期的经济活动轨迹,判断出他贷款的真实意图。信息对称性越强,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判断越准,这是我们要抓的核心问题。”
团队成员之一、湖南大学教授马超群牵头的电子信息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已获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团队正与几家企业合作,推动区块链在各产业和各领域的应用。
谈起这方面的成就,马超群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在我们这个创新研究群体取得的成果中,无论是基础理论的创新、针对市场的应用,还是面向未来中国金融创新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都得益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
探究经济活动的本质
《中国科学报》:你们团队在进行哪方面的研究?该领域有哪些新趋势?
陈收:我们主要聚焦在投资决策与信用管理、金融复杂系统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与监管等领域。
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对于价值的判断。例如,对企业的价值,在对一系列表面问题研究中,我们逐步走入现象背后的机理探索,包括企业价值以及折现等决策逻辑。二是对经济活动中信用契约关系研究。随着信用管理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人们关注的重点已经进入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信息对称性)这个本质上,进而开始探究溯源认证等信用管理。这些研究为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经济活动,包括平台、电商以及金融支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支撑。
《中国科学报》: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陈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金融市场越来越关注尾部市场(普通居民、个体、小群体的市场)问题,又称普惠金融。所以我们现在更关注尾部市场的变化,解决好这些问题,市场效率会更高。
信用刻画领域应有更深入的研究。现在每个人的经济活动,其实是可以溯源的,把经济活动的根源找出来进行溯源管理是非常准确和高效的方式。
《中国科学报》:你对人才培养或基础研究发展有什么建议?
陈收:随着研究逐步进入微观领域,我们开始深入探究经济和金融活动背后的机理。在交叉领域找到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也是一种群体研究效应。从我们群体的研究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很多成果都是在相互交叉、共同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希望群体项目包括新推出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可以更向人才倾斜,通过培养人才来推动科学研究,因为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
研究越靠近基础、越靠近原创,就越难预料结果。现在常说鼓励创新、允许失败,但是真正在机制上、在政策上、在保护科学家方面还有改善空间。此外,要不断培养年轻成员,带动更多的年轻老师成长起来。(中国科学报记者张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