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无阻的天地通话,背后还有他们的功劳!

6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亲切通话。

大屏幕上,航天员的视频画面清晰,语音清脆响亮。就在此刻,距地面约4万公里处,由3颗天链中继卫星组成的天基测控系统犹如一座“太空基站”,实时保障这场天地通话畅通无阻。

中继卫星系统是个啥?

“关键词:实时、高速、全覆盖”

2003年,航天英雄杨利伟进入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其间,他数次与地面控制站进行“天地通话”,但每次都有着严格的时间窗口限制。

那时,我国境内的观测站有效保持通信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而“天链”系列中继卫星的诞生,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简单来说,中继卫星就是太空数据“中转站”,可为中、低轨道航天器提供天基测控、数据中继服务。这相当于把地面测控站提升到几万公里的轨道高度,依照各类航天器、飞行器不同的数据应用部门,把它们产生的各类数据分别进行实时转发,这样,既提高了数据回传时效性,又增强了应急协调联动能力。

一颗“天链”卫星能观测到中、低轨道航天器的一半轨道,两颗“天链”卫星能覆盖大部分轨道,三颗“天链”卫星组网就可实现全球覆盖。

有了它们,我们所面临的视场外测控通信“黑障”的窘迫,将一去不复返!极大地提升了载人航天任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继卫星系统都能干啥?

“太空中装Wi-Fi、航天员看《新闻联播》、进行太空授课……都靠它!”

2008年9月27日,航天英雄翟志刚那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从遥远太空中的神舟七号飞船舱外传回地面,又通过新闻直播传遍全球,引爆了国人空前的逐梦太空热情。

这也是“天链”系列中继卫星系统在载人航天任务中的“首秀”。

从那以后,中继卫星系统在见证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为任务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

2013年,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载人航天任务,在聂海胜、张晓光的配合下,航天员王亚平给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了长达51分钟的太空授课。这51分钟,是“天链”卫星对神舟十号飞船超过30000公里距离的陪伴,更是“天路”团队,基于此项任务长达数年的专项攻关。

相较以往的天地通话,太空直播时间更长,飞船飞越的弧段更多。如何保证接力跟踪“真·无缝”?如何保证跨星切换“真·实时”?如何保证任务计划“真·高效”?每一项技术攻关点都是“真·难点”,不仅涉及顶层任务模式设计与流程推演,还涉及底层软硬件设备的优化改进和协议规范调优。

“天路”团队从任务论证下达的那一刻起,开始了一段历经无数鏖战和无数试验的旅程,从北京到西安,从西安到喀什,从喀什到鲸湾,天南海北都有“天路”团队丈量过的山河草木。

终于,在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直播顺利实施的时候,古人吟咏的“天涯若比邻”,在“天路”团队和中继卫星系统的支撑下成为现实,王亚平的授课蜚声国际,极大提升了国人自豪感。

到了2016年11月,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同航天员进行天地音视频通话。

有了第一次参与习总书记与航天员天地通话任务的经验,“天路”团队掌握了更多成熟可靠的方案预案,岗位人员对系统的把握与了解程度也大大加强,此次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外,每天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观看当日《新闻联播》,已经成为了景海鹏和陈冬在轨33天的常规活动。

在今年进行的神舟十二号任务中,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中继卫星“天链二号”01星,首次亮相载人航天任务,二代中继卫星系统具备更广范围的全景波束、更高速率的传输速度、更强能力的多目标支持等特点,两代系统接力组网,成为飞船与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重要测控手段之一。

在太空中安装无线Wi-Fi、使用手机APP、使用无线耳机通话……这一切,都有着“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在背后的支撑。

按照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计划,后续还将发射多艘载人飞船、实验舱等航天器,“天链”系列卫星将更好地为这些航天器,提供高速、广域、稳定的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服务,搭起太空与地面之间的“信息天路”。

是谁在操作中继卫星?

“一群可爱的人”

现如今,九天之上身处“天和”的航天员,能够随时随地与地面进行实时、双向天地通话,意味着我国天地之间信息传输,已经步入常态化高效、高速、全球覆盖的态势,而架起这条“信息天路”,赋能天地通话的幕后英雄,正是默默无闻的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天路”团队!

从2003年第一代“天链”中继卫星系统立项论证,到如今第一代、第二代中继卫星组网运行,18年来,他们编织起以“天链”卫星为核心的“信息天路”,一直助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前行,一直助力我国天基测控通信系统不断完善,此次天地通话的顺利实施,正是“天路”团队十八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攻关奋斗的见证。

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先进智能的地面运维管控站,他们在持续抓总跟踪。从单台设备改进验证,到成套分系统联调联试。在各个科研院所的机房里,在无数个灯火通明的通宵达旦中,在一茬茬技术人员的接力集智攻关历程中,基于大量经验和详实数据,带着设想与求证,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地面运维管控系统和站点已傲然挺立。

他们一直在论证、研究更高效可靠的数据中继模式。面向用户需求如何做到即时响应?给用户传输数据如何保证快速可靠?异常与中断的处理机制流程如何适应更多的场景?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点滴积累的经验、数据基础上,再做挖掘分析,进而指导目标,随着快速响应、时间与事件混合驱动的计划调度成功运行,多年的论证研究终于解开这些难题。

为了激活“天链”系统的满身本领,为了赋能“信息天路”联天通地的强大能力,无论这个过程中会面对多少艰辛困苦,会熬过多少日日夜夜,他们都始终坚守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稳步前行!

向“天路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