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绿了南疆绿洲。
阳光洒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村委会的院落里。
村委会大门口有一副对联格外醒目——“驻村入户,一干到底;送智扶志,初心不改!”村民们记得,这是4年前新疆农业科学院驻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徐麟和队员贴的。
70岁的如则·萨依木老人,每天清晨都在村委会门前溜达,逢人便问:“徐书记去年五一回去了,啥时再来看我们?”
站在对联旁边,老人激动地说:“徐书记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上个月去北京领奖,还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我们都为他高兴。前几年,他带领工作队员为我清理庭院、种植果蔬,现在村里的面貌越来越好了,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都想念这样的好‘卡得尔’(维吾尔语,意为干部)!”
小庭院做出“大文章”
整齐的房屋,水泥路两旁的树木泛绿。路边的小餐馆人气很旺,不时传来烤羊肉的香味。
几年前的村庄可不是这样的。
2017年,接过前一任书记的接力棒,徐麟驻村时清楚地记得:村里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户,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亩。
驻村伊始,徐麟和队员调研后发现,人多地少,种植结构单一、农作物产量低是“村情”。
“村里每家都有一个大院子,面积从几分地到一亩地不等,小庭院大有文章可做。”徐麟说。
为此,他和工作队制定了“1+N”精准扶贫模式:以庭院经济为突破口,推行一架葡萄一棚菜、一圈畜禽一片园、一门技能一餐饮的“六个一”扶贫模式,确保每家庭院“各有特色”,对集中连片的庭院进行统一规划,形成规模。N是庭院内拱棚种植、牛羊养殖和家禽养殖。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搭建了外翻式葡萄架和蔬菜拱棚,栽种葡萄、无花果和反季节蔬菜。昔日的贫困落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庭院经济示范村,200多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壮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路
前些年,村民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老三样”习以为常。现在在庭院经济红火的同时,一些从未种过甜瓜、小米,也从未搞过养殖的乡亲,也种植起了甜瓜、玉米,搞起了养殖。
这得益于徐麟和工作队以立足产业为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徐麟统邀请科技专家给村民传授技术,通过农民夜校、田间现场会、面对面技术指导等形式全方位授课,让村民们掌握种植甜瓜、小米及养殖的要领。
徐麟说,驻村这几年,他们摸索出一种“工作队+科研+农户+公司”的模式,带动村民实现了增收,已形成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多点发力的精准扶贫格局。
2018年,徐麟大胆提出了种植复播谷子的想法,用来替代复播种植作物玉米。
当时很多村民持观望态度,徐麟和工作队精心种植、管理谷子,当年试种谷子取得成功,平均每亩谷子增收1000元以上。村民们的态度由观望变成抢着种。
村民伊卜拉伊木·阿卜杜拉当年种植6亩复播谷子收入6000元,2020年又追加到了10亩。他逢人便说:“徐书记和工作队帮我选了一条致富路,还提供技术指导、找销路,我一点儿也不担心返贫了。”
村民搭上电商快车
为扩大农产品销路,经徐麟牵线搭桥,2018年,工作队联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筑梦喀什”电商团队,打造了村里民族手工艺品电子商务平台。
这一电商平台解决了村里民族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工作队依托平台的电商团队,为村里的年轻人开展电商培训。
阿西木·纳麦提是村里发展电商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阿西木养殖了50箱蜜蜂,靠着电商平台,蜂蜜很快全部售罄。
阿西木说:“真没想到,我还能靠电商平台卖蜂蜜,是徐书记和工作队帮助我们开拓了增收思路,真是太感谢徐书记了!”
如今,村里的小米产品、阿西木土蜂蜜等近20个品种在电商平台上销售。
徐麟说,习近平总书记为每一位中国人筑了一个梦,这个梦就是中国梦。驻村工作队也为村里的乡亲们筑了一个梦,那就是“新疆有达西村、喀什有库西村”。(科技日报记者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