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科考日志:深海是勇者的世界

3月19日 星期四 晴 28摄氏度 浪高3级

今天上午,我们的任务是修正马辉老师在水下发现的偏振相机的问题。每次下潜时间很长(最长有9个小时),而且很忙。对偏振相机而言,潜器在移动,随处都可能是有价值的“景”,偏振相机需要一直处在最佳工作状态。最简单的办法是扩大视野,把能看到的景最大限度地囊括进来。我们在船上和潜器里做了测试,校正了偏振相机接口处的位置,弄清了偏振相机能够覆盖的范围,并与潜器相机的视野进行比较,明确了两者之间的视野关系。

下午科学例会。中山大学的谢老师(首席)讲述了昨天潜次的收获。他展示的场景有我熟悉的,也有我不熟悉的,展示的样品典型、丰富。谢老师团队的另一位老师汇报了明天的潜次计划,他们的研究计划主要围绕海山相关问题。丁老师提到了海山的科学价值,除了传统的海洋动力和海洋生态外,深海热液、海底冷泉、鲸落等典型现象都可能在海山发现,希望大家关注这些现象。彭老师也对相关现象进行了补充。此外,丁老师强调了采样要有典型性,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研究目的,另一方面要保护好现场生态,这是科考队员的基本要求。

除了埋头工作,我还偷闲看看海上的风景,领略变幻无穷的美。

今天介绍一下深海所的他开文老师。他老师是一位年轻干练、热情幽默的西北汉子,从“大洋一号”船、“向阳红09”船,再到“探索一号”船,见证了近年来我国大洋科考和载人深潜的变迁。

他开文老师参与过大部分“深海勇士”潜次。“深海勇士”下潜的每个细节——如何规划潜次、如何捆绑采样篮、如何处理样品、如何辨别深海现象,他开文老师都很清楚。

他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深海勇士”初期某个潜次,他用尼龙扎带捆绑生物箱,后来潜器出水时因生物箱太重、扎带断裂而丢失了生物箱和样品,于是他改进了捆绑材料和方法,确保生物箱不再丢失。

说起“深海勇士”,他开文既兴奋又骄傲,“深海勇士”是中国载人深潜潜次记录保持者,其国产化率高,载人深潜成本最低。他结合亲身经历说,“深海勇士”可以精准采样,可以进行原位试验,可以获得海底高清景象,使得科学家能亲眼见到烟囱林立的热液区、生机繁茂的冷泉区、深渊狮子鱼和鲸落,并开展实验。

提起深潜的未来,他开文感叹,深海里充满未知,它是勇者的世界,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窥探它的秘密;“深海勇士”带来了历史机遇,需要我们挥洒汗水、激扬青春,探索深海的奥秘。(文中的“我们”指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马辉老师和廖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