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来得并不晚,虽久居陋室,隔着窗,我也能听到春的脚步。
我恍然想起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但在庚子之年,人虽未入园林,隔着口罩,我却分明闻到了春的气息。
一
我仿佛看到颐和园的西堤,粉嘟嘟的山桃花开了。那昆明湖的碧水,就是春天的眼睛,晶亮亮的。人站在佛香阁上,似乎能看到遥远的黄鹤楼,能看到珞珈山盛开的樱花。那泣血的樱花,今年竟少了几分娇媚,多了几分如泣如诉的悲壮,让人不禁想起惊心动魄的昨天,有多少白衣天使在抗击疫情中,为那座城市甘洒一腔热血,书写春秋。
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来自全国各地和军队的援鄂医疗队,逆行千里,星夜奔赴武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抗疫之歌。在我的家乡内蒙古,有位来自草原的白衣天使,她叫张文娟,被人们誉为“樱花绽放、内心阳光”的“最美护士”。她喜欢樱花,在奔赴武汉日夜鏖战疫情“满月”的那天,她深情地写道:“武大的樱花已经绽放……清晨的一缕缕暖阳透过窗户洒在我的房间,这一切仿佛在告诉我,战胜疫情的那一天就快到了。”
那是一种悲情中的乐观,有谁知晓,在她微笑的后面,是责任、是付出、是眼泪。这位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区工作的“80后”,在一个陌生城市,夜以继日,在与死神抢时间的肉搏中,每天都要承受闷在防护服里的痛苦,承受护目镜雾气模糊视线的不适,承受撕下鼻贴那一刻的阵痛……无数重症患者生命的春天,就这样被白衣天使们“抢”了回来,她们的心灵要比樱花还要纯洁美丽。
樱花开在了武大校园,遥望樱花丛中,想到往年人流如织,今年近在咫尺的武汉人也只能在心里回味了。此刻,我的心也随着万寿山的那片云朵,飘了过去,飘到那一朵朵樱花丛中。3月29日,5束鲜花摆放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的病房里,那是进驻感染十一科的军队医护人员为最后5名治愈患者准备的礼物。这个科创造了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死亡的纪录。这是一支过硬的团队,科室主任丁盛、副主任童成民、副护士长陈娟和护理组长梁瑜4人参加过小汤山抗击非典战斗,护士长刘小燕、护理骨干冯延延等4位战友曾赴利比里亚抗击过埃博拉病毒。他们自2月14日入驻泰康同济医院以来,坚持每天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提前预警、及时治疗。救治过程中,有5名患者曾报病危,他们共实施9次抢救,全部成功。但在光鲜数字的背后,又有谁知道在弥漫着消毒水味的病房里,在呼吸机频繁开启的日日夜夜,可爱的白衣天使为了抢救生命,承受了多少艰辛和痛苦呢?家住武汉市青山区的陈女士是最后一位出院患者,她在3月12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转入科室治疗。痊愈出院时,她心情异常激动,为纪念与军队医护人员的特殊缘分,她把严格消毒过的病号服打包装进了行李箱。离院时,她手捧那束怒放的鲜花,与当班的全体医护人员合影留念。我从那幅照片上看到了挂着露珠的鲜花,开得那么真诚,开得那么美丽,我也从中感受着春天。切莫小看那束饱含深情的鲜花,感受了春天,仿佛就感受了磨难中赢得的人生。
二
思念中,我仿佛又登上八达岭长城的古城台。杏花坡花飞草长,荆花谷浅草泛绿,蛰伏了一冬的春天,睁开了这双看世界的眼睛,方发现这个春天,是个不平凡的春天。漫步古长城,随便踩一脚便是历史,无意迈一步便是传说。远处断壁残垣的长城,会让我联想到历史的风云潮起;那近处堞墙垛口相望的古城台,会让我联想到远在武汉的起义门的城楼。
3年前去武汉,我去了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城门上有重檐歇山顶城楼,朱柱青瓦,斗拱飞檐;城门上方嵌有长方形石额,镌刻有叶剑英元帅手书的“起义门”三个大字。1911年10月10日,起义的湖北新军工程营,率先夺取了中和门,使得南湖马炮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了湖广总督府,故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首义胜利的开端”。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面对苦难从不屈服的城市。在抗疫的日子里,活跃着无数支志愿者队伍,他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为这座城市奔走,像春光一样普照着大街小巷。他们中间有医护人员、出租司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公职人员,还有无数不知道姓名和职业的好心人。让我们听听他们中间,一个名叫徐和璋的小伙儿的亲历吧。
“除夕那天,武汉疫情严峻。我刷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说需要志愿者,我就加了那个群,当天下午就开始了志愿服务。当时,只是想着刚好趁假期休息,能做一点事情,结果做着做着就发现疫情越来越严重,春节假期还延长了,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了。”
在武汉做志愿者的特别多,一开始,大家接送医护人员就像战士上战场打冲锋一样,有时刚看到有接送的消息,电话打过去,得知志愿者司机已在路上了。为了多干事,徐和璋一口气加了20来个志愿者群,基本上都是500人的满群。
2月14日,武汉迎来强降温雨雪天气,当得知广东医疗队急需雨衣雨鞋后,他和队友们想尽办法联系到货源,顶着狂风暴雨、穿越电闪雷鸣,深夜里一路疾驰50公里,将物资送到广东医疗队在汉南的驻地。
从除夕至今,徐和璋开着自己的车,每天主动领受物资采购和运送任务,早上9点出门,到凌晨1点左右才回家,每天行程平均超过400公里。这就是英雄的武汉人,这就是不屈的武汉人。我之所以把志愿者比做明媚的春光,是因为春光能照亮人的心房,是因为春光能温暖人的身心。可爱的志愿者用行动,书写了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战斗成长。
三
思念中,我宛若漫步在长安街上,眼看着红墙下的白玉兰花开了。那故宫金色琉璃瓦檐下,偶尔伸出一枝春花,莫非春花也生出了一双春天的眼睛?我仿佛又登上故宫的角楼,远眺到龟山下的古琴台。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唯有钟子期慧眼识其音律,深知伯牙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以“人生知己”称谓子期。第二年,伯牙又过龟山,惊悉子期病故,悲情中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后人念其情谊深厚,故在此筑古琴台以示纪念。
重情、重义,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情感元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就抒发了这一感慨。全诗描绘出一幅“一往情深,江山难阻”的诗意画面,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将“送别”推送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而今,在武汉,在湖北,一场依依送别情,堪称空前绝后。这源于从1月24日到4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支医疗队,带着慷慨赴国难的悲壮,浴血奋战,与湖北人民一道实现了疫情局势的大逆转,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一幕幕壮观的“送别”场景闪亮了。湖北人民以最高礼遇送别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知己”。一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用手机记录下归程中,武汉市民送别的动人画面:一大早,成千上万的武汉市民手持小红旗,自发地夹道欢送。一路的“再见”,一路的“谢谢你们”,不绝于耳。生活在武汉的弟弟告诉我,当时连正在隔离中的武汉市民都站在自家阳台上挥手欢送。行进中所有的车辆都自动停下来,致敬鸣谢。有人下车呼喊着“武汉人民谢谢你”,有人怕戴口罩不能传递出内心的敬意,用手语不停比划着爱心。去机场的一路都有摩托车队和警车开道,沿途所有执勤警察都在庄重敬礼……
在那一刻,重情的武汉哭了,送别的武汉市民哭了。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今天的送别,不意味着抗疫的结束,我们尚需时刻准备着。一颗颗滚烫的心,把积攒一冬的碧绿,都撒在春天里,让心海泛起绿洲,让心田绽开花蕊。这是春天的眼睛,伴着缕缕花香,伴着盈盈春水;这是春天的送别,千里相送,充溢着人间的大爱真情,这个春天来之不易,我们当属见证这个春天的主人。
原标题:剑钧:春天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