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做一个耐心的创新者

“大家想到一起了!”谈起与多位科技工作者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并收到回信,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对记者说。

王坚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关头,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希望表达一些想法。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王坚更加坚信,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只要作出一点贡献,我觉得还是蛮欣慰的。”王坚说。

耐心的“骗子”

王坚,对很多人而言一度是很陌生的名字。在中国工程院官网,王坚的介绍如下:阿里云创始人,首创“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云计算体系架构,率先提出采用计算作为公共服务的产业模式,主持研发以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为核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阿里云计算平台。

一年前,当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公布时,这个与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联系在一起的名字,让很多人惊呼不已。“民营企业里的第一位院士”,有人如此评价。王坚自己更倾向于这个解释:凭借在民营企业里的科研工作而评上院士。在他看来,民营企业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一股重要力量。

不过,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这位如今的院士被很多人视为“骗子”。

2008年,王坚加入阿里巴巴,准备做云计算。彼时,云计算还是一个新事物,“全世界在琢磨这个东西到底要不要做”。

王坚有着自己的判断:随着全社会对计算的需求与日俱增,个人计算很难满足需求,云计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人用水,打一口井就够了,但如果是一个城市,则需要自来水厂。自来水管就相当于互联网,把互联网后面的计算能力为我所用,就是云计算。

不过,在当时的中国,云计算并不被主流所理解和接受。王坚面临抉择:要不要做云计算?要不要用自己的技术做云计算?

王坚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不仅要做,还要用自己的技术做。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个选择在两年后却仍然饱受质疑——在2010年国内互联网企业云集的一次IT峰会上,有业内人士认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也有人认为概念超前,“目前布局为时过早”。甚至在阿里巴巴内部,也有很多人反对,说王坚是“骗子”。

对于这些声音,王坚假装听不到。他最讨厌的是,“仗还没有开始打,就举白旗了”。他给出的回应是专注和耐心。

“你只要保持耐心,不被别的东西干扰。这样干五年、八年,一定能干出一点事情。”王坚说。

云计算系统“飞天”就这样诞生了。2013年,“飞天”上线提供服务。有评论说,“飞天”是想将全球数百万台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让任何企业、机构和个人,只要联网就能获得即开即用的计算能力。中国电子学会认为,“飞天”系统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王坚说,他很为他的团队感到自豪。因为他知道,坚持是很难的。

“登顶是登山的开始”

“飞天”只是一个开始。对攀登珠峰的历史很感兴趣的王坚,在自己的著作《在线》里写过这样一句话:“登顶是登山的开始,活着从珠峰峰顶走下来才是最终目的。”

王坚不在乎山顶,他更看重的是攀登这个行动本身。他认为,那些登山者,即使倒在路上也是很伟大的,“倒下去的人是通向珠峰的指路牌”。

“这跟做科研很像,因为很多时候大家只记住了第一个登顶的人,但是不知道在第一个登顶以前,有多少人曾经尝试登顶。”王坚说,我们对“倒在路上”这件事情不够尊敬,“这也是大家没有耐心的地方”。

王坚在继续攀登,并把视野投向更远的地方。如今,他正在从事更广泛的创新——用数据资源推动城市治理,即城市大脑。“城市发展到今天,要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他说。

在王坚看来,今天的城市,传统的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几乎被用尽,必须找到新的资源要素——数据。城市大脑要做的,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实时分析,解决今天靠人脑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

“过去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主要靠修路,修路就是土地等传统资源要素的配置。现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让交通更便捷。”他说,这就是城市大脑的作用。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将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王坚的视野,还投向了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说服年轻志愿者,发起创办了“2050大会”,这是一个关于“年轻人因科技而团聚”的非营利活动。

“我们应该更多地为年轻科技工作者做一点事情。”他说,“2050大会”就是要让更多年轻人静下心来讨论问题,互相激发和鼓励,一起推动科技的发展。

他们立了一个到2050年的倒计时牌,9亿多秒,这或许是世界上时长最长的倒计时牌。但正如王坚在解释“2050大会”取名时所说,他们想强调的并不是2050年,而是一种未来感。

在走向未来的一秒又一秒里,王坚希望能看到一种耐心——耐心地等待年轻人的成长,耐心地做好每一次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