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四处求购“N95”、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一时间,各大药店“一罩难求”“一镜难买”,更有不法商家趁机哄抬物价,一只口罩动辄数十元,招致有关部门巨额处罚。
科技日报记者就口罩、护目镜等大家较为关心的话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买不到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怎么办?
“我听说N95(口罩)都脱销了,实际上并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曾表示,病毒不会单独存在,往往在飞沫中,所以其他口罩如外科口罩等也可以用。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医生佩戴的都是一次性的医用外科口罩,只有在与传染病人近距离接触等比较危险的情形下,才会佩戴隔离效果达到95%的N95口罩。这两种口罩的防护效果较好,如果无法买到,棉口罩、纱布口罩甚至纸质口罩等平时佩戴的普通口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戴上总比不戴好,总能发挥一些隔离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杰也认为,如果确实没有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戴上普通口罩,也会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记者了解到,一些电商目前有售普通口罩。但应明晰,普通口罩的防护效果远没有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的效果好。
其他类型的口罩也买不到,怎么办?
“如果实在买不到口罩或者口罩用完了,最简单的防护手段就是待在家中,不要去公共场所,特别不要去地铁、高铁、超市等密闭空间,以降低感染风险。”林明贵表示,如果一定要和别人交流,需要至少保持一米的间距,必要时可使用多层纸巾捂住口鼻,遮挡一下,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和隔离作用。
外出就要戴口罩?
疫情发展到今天,如果口罩“存货”充足,自然是提倡民众出行时佩戴口罩的,毕竟有备无患。然而如果口罩并不充足,其实有些场景是可以酌情不戴的。
2020年1月29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普通人不必每个场所、每个情形都佩戴口罩。如果要到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时候建议戴上口罩。如果在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散步等没有特别密集的人员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戴口罩,因为上述场景感染风险很低。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如果没有这种情形,其实戴口罩也没有必要。
医用防护口罩只能戴4小时?
“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一定的湿度,医用防护口罩变湿后隔离病毒的效果会降低,这就是这种口罩只有4小时寿命的原因。”张杰谈到,医生一直在接触患者,需要长时间的高级别防护。普通人只有在身边有很多人或者在密闭空间中才必须佩戴口罩,在家中或公园等空旷的室外环境并不需要如此防备。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一天之内不会戴满4个小时的口罩,每天更换一次性口罩即可,可以减少口罩用量。
除了戴口罩,我们还要勤洗手。
事实上,在这次疫情中,戴口罩是民众外出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但也不能忽略其他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此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就明确表示过,勤洗手和戴口罩一样重要。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而人的身体部位中,接触物品最多的就是手。如果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巴, 就存在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建议中,第一条就是洗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要用肥皂和水、含酒精的洗手液等洗手至少20秒。
自制护目镜靠谱吗?
既然产品买不到,何不走上自制路?口罩滤芯技术高,护镜不过是塑料。近日,随着武汉医生使用文件袋制作护目镜应急一事传遍网络,不少跟风者竞相效仿,甚至有人将塑料水桶顶在头上。这靠谱吗?
“把塑料文件袋挡在面前做自制护目镜,一定程度上能够防御唾液飞沫等直接喷射,有一定的防护效果。”张杰指出,医护人员每天近距离接触患者,面临较高的喷射风险,当物资紧缺时临时采取这种方法可以理解。对普通人而言,主要的威胁是空气中漂浮的飞沫或病毒,而非患者的直接喷射,自制这种护目镜没有必要、意义不大。
口罩等防护设备的生产、分配情况如何?
虽然目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紧缺,但随着供给不断增加,缺口将会逐渐补上,尤其是疫情防控形势最为紧急的湖北省地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2020年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省(区、市)政府迅速组织本地区生产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医用护目镜、负压救护车、相关药品等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国务院的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对相关重点医疗应急防控物资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各级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