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现场施工向设计方的“求援”时,以“救火员”的角色协助现场解决问题是工程师最佳的选择。据了解,2020年2月中旬以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已经陆续派出100余名工程师“逆行”奔赴福建、四川、甘肃等地,支援当地重点工程建设,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为华龙首堆出份力
众所周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能否顺利投产,对于彰显我国核电实力、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正是福清核电5号机组建设投产的关键期,却因为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各地联通暂时收紧,这无疑提升了工程向投产冲刺的难度系数。
而此时中核工程“华龙一号”多位工程师义无反顾地前往5号机组装料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除了人人戴口罩,感觉大家的工作劲头都没有受疫情的影响。”张鹏说。福清现场严格执行相关防疫规定,设计代表和厂家技术服务人员到福清后需要先进行隔离观察再进场。
2月14日晚,中核工程青年工程师田齐伟接到一个电话,“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现场要求派遣设计人员赴现场支持热态性能试验(后简称热试)的执行。
“爸妈不太想让我过来,毕竟当时疫情正严重。”田齐伟说。接到电话后的那个周末,他一直在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此前,田齐伟曾是福清现场的设计代表,作为设计方与现场施工的“桥梁”,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使他对热试期间的首堆试验、新设计物项的功能试验及安全壳试验方案驾轻就熟。在现场协调问题、审查问题是他的强项。
“干核电调试工作的,都是不分昼夜,特别是热试‘主线’不等人,错过窗口就没了。我得趁着年轻,为华龙出一份力。”在说服父母后,他第一时间登上了前往福清的航班,2月17日抵达福清。那时的机场,空荡荡的。
按照要求,在经过漫长的隔离后,田齐伟走进华龙首堆建设现场踏勘了几次。他说:“虽然受疫情影响,大家都戴着口罩,但见到老朋友依然能认出彼此。”进入厂区后,每个办公区的出入都需要进行仔细的体温检查,他因疫情而忐忑的心也很快踏实了下来。
让他安心的不仅有现场严格的防疫措施,还有他参与的热试下行阶段关键试验的顺利完成。
3月1日凌晨1点,热试下行阶段关键试验正式启动,20分钟后,试验结束。基于初步估算,确认结果满足安全要求,他那颗悬着的心也踏实了下来。
3月1日凌晨1点37分,田齐伟在朋友圈写下“不负众望,各位晚安”。
3月2日9点12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热试基本完成,为后续机组装料、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时,田齐伟的“逆行”还未结束。福清5号机组装料前的关键主线试验安全壳整体性试验即将开始,这是他在福清现场的第42天。
据了解,为确保福清核电5号机组顺利装料投产,中核工程还将有一批批“逆行者”奔赴工程前线。
包机“加速度”
除奔赴东南外,中核工程还有一批逆行者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北主战场。工程师刘建伟就是其中之一。早在2019年年末,他就接到春节后作为“设计代表”支援工程现场的任务。原定2020年春节后2月17日出发,但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公司出于保护员工的考虑,出发日期迟迟未定。
“国家卫健委表示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过去”“疫情防控不放松,多措并举做好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3月初,一个个利好消息表明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全国企业正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其中刘建伟参与的重点工程已全面复工。该工程现场提出紧急需求,需要设计人员尽早到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中核工程该如何回复?这些技术人员该如何前往?2000多公里的行程该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一系列问题等着中核工程来回答。经过慎重研究,中核工程按“点对点”交通输送要求,周密保障输送人员过程中每一位工程师的健康安全。
中核工程最终多方面权衡考虑,选择包专机将48名工程师送到工程现场。在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之下,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圆满完成了这次特殊的“输送”。
“第一次体验很新鲜,也很温馨。”刘建伟讲述着乘坐包机的感受。机舱内,接过空姐递来的水杯,他有些惊讶地发现纸杯上不是航空公司的logo,竟是印有熟悉的“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字样的纸杯。
3月21日,春分,正是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的日子。中核工程“逆行”团队抵达项目现场,也开启了工程设计的“加速器”,助力项目稳步推进。(曾师斯 盛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