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2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3,体道犹思塞上翁4

为问边庭更5何事,至今羌笛怨6无穷。

注释:

1 金城:古地名,即今甘肃兰州。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书记。此诗即写于离开长安赴陇右途经金城之时。

2 湍(tuān):急流的水。

3 磻(pán)溪:水名,在今陕西宝鸡东南,传说为姜太公未遇文王时垂钓处。见《韩诗外传》卷8。磻溪老:指姜太公。

4 体道:领会、体会玄理。塞上:边疆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翁:老人的泛称。塞上翁: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中的老者。

5 边庭:边地。更:经历。

6 怨:表面上是羌笛的怨声,其实也是诗人的怨声。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诗中虽然充满塞上烟尘,但与其他的边塞诗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有所不同,究其根源,诗人写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高适隐身渔樵数十年,刚做了几年县尉又不堪吏役辞掉了,可谓饱尝世途的艰辛。此次赴陇右幕府,虽是他所渴求的,但前途如何,未可预卜。诗的前四句,描绘出了塞外风光的苍凉雄壮。首联起句宏伟,写诗人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颔联“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将水流的湍急、残月的静谧,两相映衬,衬托出诗人欲动不能、欲静还动的心境。颈联写诗人追思历史,以姜太公和塞上翁的典故,写出自己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然溢于字里行间。尾联是诗人对边塞生活高度凝练的概括,见解深刻独到:“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眼下的边关并不安宁,社会也不太平,幽怨的笛声,是对富国强兵的期盼,是对戍守边疆英雄的呼唤,更是对边关形势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