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四首

   其一 

堂前立,拜辞娘,不觉眼中泪千行。劝你耶娘少怅望2,为吃他官家重衣粮3

 

其二

辞父娘了4,入妻房。莫将生分5向耶娘。君去前程但努力,不敢放慢6向公婆。

 

其三

孟姜女7,杞梁妻。一去燕山8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其四

长城路,实难行。乳酪山9下雪纷纷。吃酒只为隔饭病10,愿身强健早还归。

 

注释:

1 《捣练子》:词调名。内容即咏捣练,抒写妇女为远戍边地的亲人捣洗寒衣时的怀念之情,故名。

2 怅望:惆怅的盼望。

3 重衣粮:重,与轻相对,此处言多。衣粮、即指衣食。任二北《敦煌曲校录》注:“衣粮,犹言衣。”服苦役的人谈不上什么充足的衣食,这不过是杞梁安慰亲人的话。

4 辞父娘了:辞别父母之后。了,结束,完毕。

5 生分:任二北《敦煌曲初探》“杂考与臆说”条解:“生分,犹言疏慢。”即疏忽怠慢,冷淡疏远之意。也有“斤斤计较”和“见外”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要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候儿,岂不咱们倒觉生分了?”

6 放慢:任意欺慢。亦即随便欺负怠慢之意。

7 孟姜女: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唐代,是由春秋时杞梁妻哭夫崩城的故事附会而成。孟姜,春秋时杞国杞梁(名殖)之妻。姜姓、字孟。或说是姜家的大姑娘。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杞梁随庄公攻莒,被俘而死。她到郊外迎丧、庄公使人往郊吊,她认为违礼,庄公于是亲自往吊其家,传说她哭夫十天,城便崩塌,遂投溜水死。后人把杞梁说成秦始皇时人,被迫筑长城,死在那里。他的妻子孟姜女万里送寒衣,哭于城下,城为之崩裂而丈夫尸骸发现。她收葬夫骨后,即投海而死。这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在《捣练子》孟姜女歌辞及《孟姜女变文》以后,还出现了更多以孟姜女为题材的戏剧小说,诸如宋元南戏的《孟姜女送寒衣》,明代的《长城记》传奇,清代的《杞梁妻》传奇以及近代剧目《孟姜女》等等,都是据民间传说的故事而创作的。

8 燕山:在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河谷直到山海关。此指杞梁被征服役之处。

9 乳酪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南部,《太平御览》引《凉州记》说:“祁连山,张掖、酒泉二界以上,东西二百里,南北百余里。山中冬温夏凉,宜牧草。乳酪良好。夏泻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散。酥特好。酪一斛,得升余酥。”词中是泛指孟姜女一路上经历的高山险阻。

10 吃酒只为隔饭病:任二北《敦煌曲初探》论修辞说:“隔饭病”未详何意。有人解释是使饮食受阻之症,俗称“吃不下饭”,“心口堵得慌”等,也就是食欲不振。因为喝酒可健脾胃,化饮食,增进食欲,加强热量,所以用这种愿望之词。

 

赏析:

这一组《捣练子》词共四首,合演孟姜女故事。任二北《敦煌曲校录》说:“原列作双叠二首,而前后片叶韵皆不同。单分为单片四首。内容演故事,故为联章。按情节后二首应在前,前二首应在后。”我们这里的次序,是据任氏所校做了更正。第一、二首,写孟姜女的丈夫杞梁被征服苦役时与家人告别的场面;第三、四首写孟姜女千里迢迢,千辛万苦为丈夫送寒衣的情景。四首歌辞都围绕征夫辞行和妻子送寒衣这样一个反对劳役的典型环境、较为细腻地刻画了孟姜女的典型性格,揭露无休止的劳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是无声的反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封建统洽阶级的血泪控诉。


说明:

敦煌曲子词多创作于晚唐五代间,但因作者及创作时间难以准确考证,故暂归类于五代十国时期。


  (南开大学文学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