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推动居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活着4000户近10万名社区居民。试点以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出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通过共建共享实现原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发展道路。

体制试点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森林面积136.3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4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3.32%。试点区域内经济以农林牧业为主,包括林副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多种生产生活方式。

体制试点4年来,虎豹局采用划转社会职能、承接富余员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基础条件、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和社会服务公益岗位等转型发展方式,使国有林区职工和退耕禁牧的百姓在保护自然生态遗产中获得充足收益。

目前,虎豹局通过控制人为活动增量,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明确将工矿企业、水电开发、重工业等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项目列入禁止行列,吉林、黑龙江两省试点区暂停户籍迁入,降低人为活动影响。制定林(参)地清收还林、沟系承包退出、工矿企业退出工作方案,推进退出工作。通过设置公益岗位,规划设置了野外巡护类生态岗位9650个、森林抚育类管护岗位735个、资源监测类岗位247个,统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扶贫工作。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2245人从事森林管护,人均年增收1万元。替代产业同步发展,依托生态体验、特许经营和第三产业,引导原住居民转型,形成以黑木耳、蓝莓、桑黄等为代表的种植业,以黄牛圈养为代表的养殖业和以绿色生态游、红色文化游为代表的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大兴沟局年产食用菌2000万袋,依托龙头企业,借助国家公园品牌优势,林农年均增收2万余元。试点区积极推进农村生活能源结构改造,协调两省财政厅、林业和草原局安排财政项目资金,对2个乡镇、8个村屯和15个保护站实施电代煤能源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