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名胜|福建·和平古镇

和平古镇是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平古称“禾坪”(禾苗的禾,草坪的坪)意为地势平坦,盛产粮食。和平村位于福建省邵武市南部,是一座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州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因而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1.和平书院

从开科取士以来,和平古镇出了13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和平书院初创时,是一座黄氏宗族自办的学堂,专供族中子弟就学,开创了和平宗族办学的先河。自宋以后,和平书院逐渐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程门立雪的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布道。

2.福建第一街

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被誉为“福建第一街”。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因北高南低的地形关系,街道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古鹅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古民居鳞次栉比,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堪称古民居的瑰宝。

3.黄氏宗祠

江夏黄氏开山鼻祖黄峭的祖籍地,其2000多万后裔遍布闽、粤、浙、赣及东南亚地区,每年清明上万人分批次赴和平古镇寻根谒祖。

4.聚奎塔

聚奎塔亦称奎光塔,位于和平镇东南1公里的天符山,始建于明末。塔平面呈六角形,塔体为砖木石混结构,5层,通高20余米。门楣均镶有黑砚石门额题刻,其余各面置券顶龛,龛内有深浮雕、佛像,龛顶砖檐花草图案。塔额中题“聚奎塔”三个字,苍劲、刚挺、圆浑、流畅。这方题刻,字迹清晰,完好无损,是至今袁崇焕留下唯一可信的极为珍贵的墨迹与文物。

5.县丞署

县丞署是全国保留最完好的分县衙门,整幢建筑保留了明代建筑遗风。县丞署位于古镇区东南隅的谢傅巷,坐西朝东,现有面积约500余平方米,两进厅,五开间,四根纵梁与横梁形成一个“井”字,使公堂显得更加威武壮观。地面上还有两排半圆小坑,为当时升堂时衙役口念“威武”,手拄水火棒所留。

6.黄氏大夫第

黄氏大夫第是黄峭第三房郑氏第十九世孙黄映璧的宅第,此门谓为“一门三大夫”。位于镇区北门的黄氏“大夫第”共有三座院落,分别位于和平主街东西两面,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街东两座并列相连,坐东朝西,后宅原有花园和戏台,令人感到缺憾的是,戏台已被拆除。和平民居建戏台在21世纪还只发现这一例,绝无仅有,实属罕见。街西一座,坐西朝东。黄氏大夫第主院落建筑技艺精湛。主合院为三进二厅,正厅为一厅三天井,均三开间,南侧有护厝。房子为穿斗式构架,大式作法,木构件小巧细致,瓜柱、月梁、雀替、 花窗、隔扇的雕饰精美,栩栩如生。

7.东门谯楼

东门谯楼是三重檐歇山式,城墙脚下的这块“禁止搬运、保固地方”的石头,是和平“旧市三禁碑”之一,为清代设立。(图文由邵武市武阳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