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生态环境体制改革见成效 灵山岛自然保护区首现濒危物种

山东省青岛市省级自然保护区灵山岛,是以海岛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日前通过了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一期)综合验收工作。近几年,灵山岛在机构设置扁平化、生态保护专业化、生态修复与补偿系统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借助青岛西海岸新区机构改革契机,青岛市设立了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整合了生态环境、林业、国土、海洋与渔业等职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机构独立化克服了在保护区成立之初,运行中存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边界不明晰、协作效率较低、综合管理能力弱等问题,实现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管理保护集中统一高效。”

今年,灵山岛首次发现并记录到了全球濒危(EN)物种——栗鳽。这是灵山岛依托大数据建立智能化生态环境保护管护平台的成果之一。保护区生态环境管护由传统化向专业智能化转变,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生态管护的应用。

此外,灵山岛坚持以生态修复与补偿为抓手推进生态环境改善。本着“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创新采取林地租赁形式,在全省率先建立海岛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同时,建立环卫一体化管理补偿机制,每年拨付80余万元实施美丽海岛环境整治,使保护区的美丽生态与优美环境相得益彰。实施蓄水涵林、岸线整治等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吸引国有企业参与,建设海岛生态观光园,释放发展新动力,累计新增就业150余人,为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

灵山岛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并在山东省率先成立了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义务监督队。全面加快民生及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突破海岛发展“瓶颈”,先后实施各类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民生工程,有效改善了海岛生态承载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

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验收工作顺利通过,将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海岛居民生活条件,为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灵山岛将加快建设成为“生态保护+美丽经济”的西海岸生态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