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宝山工业老区盛放文艺之花

如何实现由“重”变“轻”、由“黑”变“绿”的转型,是当下许多传统工业、制造业聚集区共同面临的课题。对此,作为上海市工业老区的宝山区近年来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改善民生,以文化产业激活存量工业用地,完成从城乡接合部到主城片区的华丽转身,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文旅转型新路。其中,位于上海宝山区蕴川路6号的智慧湾创意园是这条转型之路的集中体现——这片曾经的上海第三毛纺织厂仓库用地,如今已成为宝山区“文艺网红地标”。

“这片废旧厂房在改造前环境蛮差的。除了胡乱堆放的破旧集装箱,几乎没任何配套建设。”在智慧湾周边住了10多年的宝山区居民杨先生见证了当地的巨大变化,“如今,园区内不仅有博物馆、剧场、电影院,还有很多有趣的商铺,非常热闹。我现在常邀朋友来这边玩。”

2016年9月,历时两年半改造的智慧湾创意园正式开园:废弃的集装箱堆被改造成五颜六色的创意办公空间,众多艺术家的工作室、剧场相继落户园区……充满勃勃生机的智慧湾获得社会广泛认可,陆续获得“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上海科普公园”等几十项荣誉。

走进智慧湾,随处都能感受到以3D打印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氛围——供游客歇息的座椅、步行桥等,都是3D打印技术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园区里坐落着国内首家以增材制造和3D打印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面积约5000平方米,收藏着2000多件3D打印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成果,兼具历史文化教育、文化体验等多元功能。“如今,除了大家知道的制造业,3D打印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的个性化、小批量展示方面也应用得非常多。”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馆长朱丽介绍,“我们成立这个博物馆,就是想让观众全面了解3D打印技术的发展应用状况。”

一座座别具特色的书店、一家家知名艺术家的工作室……提醒人们智慧湾在重视科技之外更萦绕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上海京剧名家史依弘的依弘剧场也落户于此。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剑介绍,“如今园区入驻率在80%以上,各类人才聚集于此,科技与艺术相互碰撞,让这里成为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文化商业综合体。未来,我们想要打造的是集园区、社区、育区、展区、商业区和以体育为主的休闲区于一体的大型社区型园区。”

据了解,4年来,智慧湾创意园平均每年举办百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文化展示和互动活动,累计吸引超过30万人次参加。今年更是推出首届“智慧湾夜生活节”,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商业繁荣。除了大型主题活动,智慧湾还于每周五至周日举办“周末夜市”,其中不但有琳琅满目的文创商品,还安排有音乐喷泉、小型赛车场等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了周边乃至更远地方的市民、游客前来。

其实,除智慧湾,上海宝山区还改造建设了新业坊、中成智谷、三邻桥……这里原有的大量工业遗迹,以及丰富的土地资源、邮轮港口资源、长三角区位资源、红色历史资源等,都为宝山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载体。截至目前,宝山全区共有89个类型多样、由存量工业用地转型而成的新挂牌产业园区,它们是宝山“一号创新带”上的亮丽风景,更是工业老区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的缩影。

“有文化就会有人气,有人气就会有产业,有产业就会有经济,有经济就会有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优质文化的注入,帮助老工业园区恢复生命力。通过艺术与文创的融合发展,拉动园区品牌整体升级。”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宝山的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营收达135.5亿元,同比增长29.7%;44个项目得到文创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超1600万元。今年,宝山区财政预算又安排年度文创产业发展引导资金3500万元,支持文创主体的发展。

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促进创新企业发展。未来,围绕进一步转型,“文艺之花”处处绽放的宝山区一定会把“宜居宜业宜游”城区打造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