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珠海路-沙脊街-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北海珠海路—沙脊街—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北海历史城区,于2015年04月03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一、街区概况

北海珠海路—沙脊街—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为东起广东路,西至贵州路,南起体育路,北至外沙岛外延100米,面积为261.2公顷。

街区目前具备较为完整的城市功能,具有一定的活力,原住民较为集中,特别是珠海路、中山路、解放路一带仍是城市商业、公共设施集中的地区,生活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传统城市格局及风貌也较为完整。

二、历史文化价值

街区是城市从成立初的街市、商埠到通商口岸时期的重要见证,积淀了北海不同时期的文化,是北海延续至今重要的居住和公共功能区。保留了明末清初到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群,集中成片、风貌完整、规模较大,街巷格局完整且具代表性,完整反映当时北海成为南方重要商埠及通商口岸的历史风貌。是构成北海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代建筑23座,街渡口(含告示牌)在内的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医局在内的58座历史建筑。

历史风貌以清末民初传统建筑、中西合璧的骑楼及券廊式建筑风貌特色为主。应延续并保护其建筑风格、体量、尺度、材料、色彩、屋顶形式等。

街区的空间尺度由历史不同时期形成的街巷和两侧建筑构成,风貌具有地域特色且尺度宜人。

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包括外沙内港及所在的地形地貌。

历史环境要素包括体现历史环境特征的古树名木、古井、地面铺装、闸门建构物等。

相关的传统文化则包括外沙龙母庙会、咸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做社、社公祭拜、门神(门官)祭拜等传统民俗活动。

三、街区格局和风貌特色

街区至今仍保留了原有的传统格局,发展演变脉络清晰、演变时段完整、要素保存完好,是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珍贵实例,见证了北海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

街区内与海岸线平行拓展、呈鱼骨状的传统街巷格局,是城市建设与经济活动的理想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是我国滨海地区近现代商埠格局范例之一。

街区同时保留有大量的中西合璧风貌特色的近代建筑和集中成片的骑楼建筑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规模大、集中成片、特色鲜明,其功能齐备,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体现,是北海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一)珠海路

珠海路是北海19世纪末兴起并延续至今的商业街区,北海甚至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骑楼风貌地区。集中了大量中西合璧、艺术价值高、风貌完整的骑楼建筑,其鱼骨状的街巷格局体现了鲜明的滨水商埠街区特征。

重要遗存包括:接龙桥双水井、街渡口(告示牌)、丸一药店等文物保护单位,及一批以老字号为主的历史建筑、街巷闸门石脚等有价值的建构物。

(二)沙脊街

沙脊街是现有城区建设最早的历史街区,为清末传统的商业街区。保留了一定数量、风貌完整的清末民初以来的传统木构民居和商铺建筑、历史街巷尺度、青石路面铺装和空间格局特色。

重要遗存包括:电报局旧址、宜仙楼、房产碑刻等重要历史建筑。

(三)中山路

中山路是北海20世纪初兴起并延续至今的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内公共功能的集中分布区。保留了传统和近现代不同时期骑楼风貌特色为主的典型建筑,具有南方骑楼街区的特色。

重要遗存包括: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方形电线杆、邓世增公馆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庐颐、百货大楼等近现代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