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三坊七巷东临福州商业中心地段八一七北路,南达福州内河安泰河,北到通湖路,面积近40公顷。它位于福州“三山两塔一条街”的历史城区范围内,是福州古城的文脉所在,也是古城风貌的核心区。三坊七巷风景秀美旖旎,文化积淀丰厚,以中国传统社会士大夫修身治世精神和闽都民俗荟萃文化为内涵,保存了众多自唐宋以来的名人遗迹和故居。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唐五代形成,明清鼎盛,现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省、市级文保单位、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点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它较好地保存了自唐代以来我国古代城市的坊巷格局,在全国罕见。坊巷自北向南平行排列,中间留一条纵贯南北的通衢,名为南后街;街两旁辐射出去的十条街巷,西向三条称“坊”,东向七条称“巷”。前者依次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后者依次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因其一直处于福州的中心,交通便利城市资源丰富,历代达官显贵对其趋之若鹜,使这一带人气殊盛,典雅规整;尤其是到了中国近代,三坊七巷社区走出了百余位有历史影响力的人物,被誉为“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又被称作“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

三坊七巷是福州精神的代表地。由于地处东南古城,三坊七巷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中原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不断沉淀,加上后天独特拥有的海洋文化基因,使得其地域文化中带有一种广阔的放眼世界救国为民的胸襟。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内涵归纳起来,就是“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尤其是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里,这里走出了像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陈宝琛、郭化若、冰心、林徽因等各个领域的优秀儿女。他们在面临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能以高度爱国责任感承担起救国存种的职责,充分体现了敢为天下先、济民于世的精神。可以说,三坊七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璀璨的结晶,也是福州城市精神的象征。

三坊七巷还是闽都文化的主要展示区。除了名人故居的修复展示,街区其他文化业态也以福州地域闽都文化为主要特色,除了有不少一般特产旅游纪念品外,也分布有同利肉燕、永和鱼丸、木金肉丸、聚春园、百饼园、米家船等福州老字号外,同时还有牛角梳、油纸伞、脱胎漆器、花灯等福州传统手工艺老字号展示。

三坊七巷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首座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第三届文化部创意奖”等荣誉称号,获得20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并已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