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一笔

清代郑板桥在《画芝兰棘刺图寄蔡太史》中题诗道:

写得芝兰满幅春,

傍添几笔乱荆榛。

世间美恶俱容纳,

想见温馨澹远人。

此画中,郑板桥特意在芝兰旁边添了几笔荆棘。在这个花棘并生、“美恶俱容纳”的世间,诗人反而更加渴望那位“温馨澹远人”。这人的品行是美是丑,是芝兰是荆棘?已在诗画之中不言自明。

从郑板桥的艺术观看,他不但在芝兰旁边添几笔荆棘,还在另一幅“石畔青青竹数竿”的画中添几笔幽兰,都有意在丹青里做“加法”。这似乎冲突了他“冗繁削减留清瘦”“删繁就简三秋树”做“减法”的艺术主张。为什么在画好芝兰后,还着意添加几笔荆棘?

他在《荆棘丛兰图卷》中认为,像兰草这样的君子,要对荆棘有颗包容之心。表面是让芝兰与荆棘各安其命,“君子容之又何忤”。深层次却是“不容荆棘不成兰”,让荆棘保护芝兰,让小人成全君子。

这似与宋人诗中所写的小松如出一辙,小松树因有杂乱的小杉树庇护,才“未怕林间走鹿馋”,让嘴馋的山鹿无此口福。就因有荆棘的庇护,感恩的兰花才绽放得更加平安和“硕茂”。反之,若没有荆棘和小杉树这些守护神,芝兰和小松何止险象环生,更是岌岌可危。所以郑板桥才公允地说,不容荆棘不成兰,荆棘并非一无是处,怎能完全与小人等量齐观。进一步从社会意义说,君子掩恶扬善,有益于德化也(桓谭《新论·谴非》),这自是君子的担当和使命。

当然从人生审美角度看,就如同没有漫长冬夜便无法衬托冬天温暖的太阳,没有小人之恶就无法反衬君子之美。

原标题:添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