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最早收入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后经作者同意,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注释

[长征] 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攻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大庾(yǔ)、骑田、萌渚(zhǔ)、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逶迤”)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1935年5月,所以说“云崖暖”。

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30丈左右,用13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下旬到达沪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  绵延于四川、青海、甘肃、陕西等省之间的山脉。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4500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三军]  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